2月11日,上海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正在將“紅牛”飲料下架。針對部分媒體報道“紅牛”功能飲料涉嫌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等問題,上海部分超市已主動下架相關產品,監管部門表示正密切關注事件發展。(記者 裴鑫 攝)近日,作為保健食品的紅牛飲料,被曝違法添加了并未通過審核的食品添加劑,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目前,部分地區已下架相關產品,權威部門已對紅牛黑龍江分公司產品進行抽樣調查。公眾期待,盡快還原“紅牛添加劑”真相。2月11日,紅牛公司繼10日后再度發聲明稱,產品不存在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產品品質安全穩定。而公眾因添加劑風波引發的疑惑和擔憂,并未因此消除。被曝成分與批文不符,專家稱尚不能斷言是否存在有害物質日前,黑龍江電視臺法制頻道報道稱,哈爾濱一位學生考試期間一天喝了4罐紅牛,家長擔心喝多了影響健康,找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哈爾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紅牛進行查證的過程中發現,紅牛飲料罐體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劑的標注和有關文件的批文并不相符。記者在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罐體標識中,發現了咖啡因、苯甲酸鈉、檸檬酸、檸檬酸鈉等多種添加劑,但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對這款產品的批文中,卻沒有“檸檬酸鈉”、“苯甲酸鈉”這兩種成分。另外,咖啡因和苯甲酸鈉兩種成分的“共同”出現招來更大質疑。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兩種成分混合后可能變成安鈉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婧表示,安鈉咖屬于國家一類精神藥品,在臨床中被嚴格使用,過量會產生頭痛、緊張、焦慮、耳鳴、心率增快等癥狀,長期應用會出現一定依賴性。但目前尚不能斷定紅牛飲料中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鈉會否生成安鈉咖。哈爾濱市一位藥學專家介紹,單純看苯甲酸鈉和咖啡因的分子式結構,兩者反應能夠形成安鈉咖,但這必須具有一定條件,比如需要加熱、加入催化劑或在酸性條件下,才能發生置換產生新的化合物。如果僅僅是常溫條件,苯甲酸鈉屬于穩定的鹽類,二者混合一般只能產生混合物,而不是新物質。該專家表示,兩者混合能否產生安鈉咖,還要看生產工藝和流程。比如許多企業生產時為滅菌往往會采用加熱方式,而在加熱情況下是否會產生新物質還需具有權威資質的部門經過試驗判斷,盲目說一定會產生這種物質并不正確。紅牛公司回應稱其產品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根據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介紹,紅牛1966年誕生于泰國,是全球最早推出能量飲料概念的飲料品牌,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消費者服務中心負責人梁洪對記者說,紅牛公司的所有添加劑都是按照國家食品添加劑規定(gb2760—2007)進行添加的。紅牛還附上由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長期抽檢情況說明,其中提及,自1998年至今,紅牛產品多年監測結果符合相關標準。 來源:人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