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都昌縣用水充足。而春節前,因鄱陽湖幾近干枯,靠4臺水泵日夜抽水才勉強滿足縣城居民的供水需求。當時,面對不容樂觀的供水形勢,該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醞釀開辟備用水源。而在省城南昌,也有人提議將柘林湖作為備用水源地。
日前,發生在廣西河池宜州市境內龍江的鎘濃度超標事件,也使我省各城市居民不得不思考:假如現有水源地突發污染事故,在沒有備用水源的情況下,居民的飲水問題該怎樣解決?
絕大多數城市水源單一
據了解,我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共141個,其中城市自來水水源地131個。《江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報告》公布的權威調查數據顯示,水質評價為安全的水源地為111個、基本安全的水源地有27個。這意味著,正常情況下,居民飲水安全無憂。
然而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加上無法預知的水污染,無疑給飲用鄱陽湖水和贛江水的居民敲響了水資源安全的警鐘。“備用水源”一詞又重新回到百姓視野。
吉安市供水公司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說,該市還沒有備用水源,不過去年公司提出了將禾河作為備用水源的建議,目前暫無回饋。這名工作人員說,開辟備用水源,需要埋管線,需要足夠的資金做支撐。九江市供水部門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九江除了長江水外沒有其他備用水源。
省水利廳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我省絕大多數城市都是單一水源的供給形式,盡管都有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卻缺少規避風險的有效舉措,一旦水源發生危險,或遇上連續干旱年、特殊干旱年,風險程度都是非常高的。因此建立備用水源地迫在眉睫。顯然,應急飲用水水源和備用水源工程建設,是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水源地突發事件的必要措施。
各地醞釀建設備用水源
事實上,我省不少地方已將應急及備用水源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以應對突如其來的供水危機。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