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光很會養魚,他養的斑馬魚總是肥肥壯壯。不為觀賞,不為賣錢,只為做實驗。
他是一名博士生,研究斑馬魚的造血和血管發育,每周都要采集斑馬魚胚胎做實驗。喂魚、收集魚卵……這些事十分繁瑣、周而復始,他必須保持耐心——因為這是科研的基礎,承載著他的科學夢想。
給2000顆魚卵一一“打針”
任春光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的博士生。他做科研,一項重要內容是養魚、收集魚卵。早上8點不到,他就到了位于瑞金醫院科技樓地下室的斑馬魚房。今天是斑馬魚交配的日子,大魚產下的小胚胎將是他這一周做實驗的材料。
一個設計獨特的雙層小塑料缸是斑馬魚的“洞房”:內層缸中間有塊隔板,將魚缸均勻分成左右兩半,分別安置公魚和母魚;缸底則有特制的柵欄,產下的胚胎會通過柵欄的縫隙滑到外層缸缸底,避免饞嘴的父母偷吃魚卵。
斑馬魚“合巹”不在黑夜而在白天。前一天晚上,任春光已把公魚、母魚分別放入小缸的左右隔間。第二天一早,待模擬白天的燈光開啟,他就抽去中間的隔板。在光的刺激下,公魚會立刻追著母魚“求歡”。半個多小時后,兩三百顆受精魚卵慢慢沉入了外層缸的底部。
任春光小心地將魚卵移到干凈的胚胎皿中。魚卵的直徑不到1毫米,躺在培養皿的營養液中,好像一份微型西米露。
這次,任春光一共交配了10對斑馬魚,收集到近2000顆魚卵。接下來,他要往這批魚卵中注射一個人工合成的很短的rna,它將關閉某個血管相關的基因的表達,造成胚胎血管發育異常。
他把魚卵整齊排列在培養皿底部凹槽中,用一根極細的玻璃針管插入魚卵。借助顯微鏡和注射儀,他將十億分之二升溶有這種rna的液體,注射進單個胚胎。近2000顆魚卵,每一顆都要注射。待所有魚卵注射完畢,已近中午。對任春光的實驗計劃來說,這剛開了個頭。去年,他發現在自己養的十幾個品系的轉基因斑馬魚中,有一個魚系的血管發育明顯異常。這次他就要用這批胚胎篩選一批藥物,試圖從中找到下一步實驗的頭緒。
承受實驗“陰性結果”的打擊
6小時后,他從實驗室回到魚房,從恒溫28℃的培養箱中取出培養皿,開始在顯微鏡下一粒粒挑選魚卵——正常發育的胚胎被留下,而那些畸形、未受精、死去的胚胎,被剔除。
來源:文匯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