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秤經常有,過節特別多。春節剛過,市民紛紛“吐槽”荷城市場短斤缺兩現象。春節期間,全區“12315”申訴舉報系統共受理咨詢申訴舉報案件6件,其中有3件涉及荷城市場短斤缺兩。面對市民反映,昨天,高明區職能部門表示將繼續加強監管,市民遇到短斤缺兩可舉報投訴。
“一斤海鮮,實際七兩”
“買了一斤海鮮,只得七兩。”住在附近的張婆婆,說起荷城市場真的是“又愛又恨”。在水產檔口買魚,檔主口口聲聲說不夠秤可以打翻他魚盆,結果她去復秤了,真的不夠秤,氣得她回去把檔口的魚盆打翻在地,“我兒子和孫子去荷城市場買東西時也曾被騙秤。”
昨日,隨機采訪的6位市民中,有5位表示自己曾經聽說或者是自己曾經在荷城市場內遭遇短斤缺兩。市場內某雜貨店的工作人員表示,荷城市場短斤缺兩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且不時看到因為短斤缺兩而爭吵的情景。
遇到短斤缺兩,一般情況下市民大多會覺得事情小,怕麻煩,只要不是太嚴重都算了。也有的市民跟賣家理論,甚至是吵架,或者是采取投訴的方式,由市場里的工作人員調解。
裝水,即宰,貓膩在其中
在荷城市場,水產類檔口是最常被人反映短斤缺兩的。“有一次買6斤,回家一稱只有5斤2兩,回去找檔主,他說不好意思看錯了。”“我有次買2斤蝦,被騙4兩,回去說他,他還惡聲惡氣。”……
“水產類最容易短秤現象,因為水產品價格貴,短斤缺兩帶來的利潤大。”市民何先生說,而且水產品也容易在斤兩上“做手腳”:稱后“熱情”裝水、立馬宰殺等,復稱也很難發現其中“貓膩”。還有一種是以次充好,甚至拿死的來冒充活的。
眼尖的師奶還會發現,裝水產品的塑料袋也比一般的厚。“那個塑料袋起碼有一兩,等于變相騙秤。”有市民如是說。
據記者現場觀察,荷城水產市場上的秤大多是吊秤,使用電子秤的寥寥無幾。作為彈力秤,吊秤精確度不高,而且其起始刻度可以調節,這也為商家提供了投機取巧的機會。
多花心眼,有則舉報
春節期間,全區“12315”申訴舉報系統共受理咨詢申訴舉報案件6件,其中有3件涉及荷城市場短斤缺兩。日前,區工商部門聯合市場物業管理公司對荷城市場進行專項檢查,收繳一批斤兩不足的量秤。
來源:佛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