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漸行漸遠,人們也開始從年的氛圍里邁向正常的工作生活。雖然,今年蘭州市政府首次投放了儲備蔬菜,但走進蘭州各社區蔬菜市場,動輒一斤幾元,甚至十幾元的蔬菜價格讓市民們走不出過年獨有的那份“貴”。高居不下的菜價,讓市民們感覺到無奈而又沉重。
采訪中,皋蘭、榆中等地菜農們表示,產自溫室大棚的黃瓜、上海青等蔬菜的地頭收購價,即使在除夕前3-5周的最高價,也只有市場零售價的1/3 左右,年后這些蔬菜的收購價大幅回落。來自大青山蔬菜批發市場的監測數據顯示,蔬菜的批發價格也正在大幅下降,包括隴椒、黃瓜等的價格降幅達到了一半。從田間到批發市場,為何在價格大幅回落的同時,零售市場的價格依然如此堅挺,這無疑透露出一個問題,過多的流通環節讓普通蔬菜在一路旅行中翻番增價。有業內人士建議,建立蔬菜直配體系,減少流通環節,減輕市民的“菜籃子”壓力。
1
田間:
種植一季5個月
賣高價不過5天
“一斤10塊,一箱子黃瓜不到兩小時賣了個精光,不到100斤黃瓜賣了900多塊,這是我種黃瓜近二十年來從來沒有過的。”說起臘月二十八在蘭州賣黃瓜的經歷,榆中菜農張師傅還是一臉的喜悅。種植黃瓜十多年來,他也總結出一條規律,每逢春節的前一周,收購價格都會或多或少地漲一點。臘月二十五,張師傅將摘來的三箱黃瓜以每斤4元的價格賣給了“販子”,其中一箱壓了下來。“按理說,一斤4塊,這就應該是相當高的價格了。當時我壓了一箱貨,想臘月二十七再摘一點,合在一起賣,如果價格再漲一點的話能多賣點錢,可誰知道二十七下了一場大雪,村里沒有收黃瓜的“販子”了,我只得第二天自己上蘭州賣,誰知還因禍得福了,一箱子黃瓜賣了900多。”張師傅喜滋滋地說。
他告訴記者,溫室里的黃瓜一個種植季大概五六個月,平時的價格基本在七八角到一兩元之間,每年春節前一周左右是價格最高的時候,今年最高價為4 元,維持了不到5天,過完臘月,價格大幅回落,目前,黃瓜的地頭收購價為每斤1元多到2元之間,這樣的價格只有市場零售價的1/3左右。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