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重慶柑橘將再上新臺階。日前,記者從市農委了解到,到2015年,我市將籌資30億元,新建100萬畝柑橘標準園,使我市柑橘發展在總體上實現畝產比“十一五”期末增長25%,產量翻一番、效益翻兩番的目標,讓柑橘樹成為帶動100多萬庫區農民增收的“搖錢樹”。
重慶是長江上中游柑橘優勢區域的核心區。柑橘,尤其是晚熟柑橘是我市三峽庫區最具優勢的特色農產品,也是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自2009年農業部宣布啟動全國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以來,我市在萬州、奉節、忠縣等8個區縣積極推進柑橘標準園建設,日前已有5個總面積為3.5萬畝的柑橘標準園通過國家驗收。
運用現代農業理念發展起來的柑橘園,由于采用了營養診斷、節水灌溉、生態栽培等集成技術,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增加了產量。奉節鐵佛晚熟柑橘標準園,在未建成標準園時,用傳統方式生產,畝產只有500公斤;今年,經專家測產,這個園的平均畝產已增至2000公斤,預計畝收益超過8000元。目前,該標準園已成為當地農民取經的“樣板”。
在此基礎上,我市將進一步加大標準園建設,在“十二五”期間籌集資金30億元,在三峽庫區沿線16個區縣新建柑橘標準園共100萬畝。其中以長壽、忠縣、開縣、奉節、萬州、云陽6個區縣為重點,每個區縣連片建設標準化柑橘園,形成6個以上面積上萬畝的柑橘標準化園區。
市農技總站副站長熊偉介紹,100萬畝新建的標準園仍將以發展晚熟柑橘為主。作為我市在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拳頭品種”,于每年2至6月成熟的晚熟柑橘是發展的重點。其中按區域來劃分,萬州區以上主要發展加工、鮮銷兼用型的晚熟柑橘,而萬州及其以下區縣將重點放在鮮銷柑橘上,形成“錯位”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