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濛濛細雨中,記者沿著銅陵縣老洲鄉光輝村的道路前行,兩邊望去都是菜地。有正在進行土地平整等待種植的空地,有收割殆盡的大白菜地,還有大棚。
11時左右,記者來到當地蔬菜種植大戶周海勝的地里,只見大棚里兩位50多歲的農民正往苗床上的營養缽里排放已經發芽的種子。與記者同行的光輝村村委會工作人員汪庭貴說,今年周海勝一共承包了60畝菜地,在當前蔬菜催芽、育苗、移栽的高峰期里,他請了村里的3位村民來幫忙。看到記者正在數著多得令人眼花繚亂的營養缽,一位姓張的師傅笑著告訴記者,這個大棚里培育的全部是黃瓜苗,總共有幾千株,能供十幾畝地種植。指著大棚另一側尚未放置營養缽的苗床,張師傅說,這里馬上要進行西紅柿等蔬菜的育種,“總的來說,還是以季節菜為主。”
離開周海勝的蔬菜基地,記者隨機走進幾戶村民的大棚內,看到的不是已有20厘米高的辣椒苗,就是剛剛播種的黃瓜、西紅柿等種子。
“這些菜農基本是我們光輝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據光輝村黨支部副書記毛永鑫介紹,合作社自2008年6月成立以來,社員已有380多人,由蔬菜種植和營銷大戶組成,主要從事蔬菜生產、銷售。合作社蔬菜種植面積2000多畝,其中標準化蔬菜基地1000多畝。“為服務好社員,我們成立了農資超市,為社員提供產前的種子、育苗服務,產中的用藥、防病蟲害服務,產后的銷售服務,較好地保障了社員的利益。”當被問及2011年許多菜農遭遇的賣菜難問題時,毛永鑫說,他們的社員在季節性蔬菜大量上市時,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但最后合作社千方百計聯系到市里一些單位和部門的食堂,采取菜地直通食堂的方式,幫助社員們解決了難題。
“在光輝村蔬菜集中上市時,無論是遭遇滯銷,還是最終得到解決,都避免不了菜賤傷農的事實。”老洲鄉農業經濟技術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毛海濤曾在光輝村工作過5年,他對村里的蔬菜種植現狀有著自己的認識。“如果僅從表面現象來看,光輝村的蔬菜種植無論是規模、經驗,還是品質,甚至是在品牌營銷上,都算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來源:銅陵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