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喜歡吃的菜薹,如今可以多享2個月的口福了。通過推廣省蔬菜研究所選育的“五彩白菜薹1號”等新品種和早熟栽培技術等,菜薹的上市期提早2個月,永州也形成了年產值超過3億元的新產業。這就是剛剛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蔬菜均衡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項目的功勞之一。經過項目組10多年的奮斗,實現了南方蔬菜生產基本無淡季。
俗話說“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餐無菜”。但是,由于季節更替,我國蔬菜生產長期存在4-5月的“春淡”和8-9月的“秋淡”兩個明顯的淡季,此外,自然災害發生也會造成供應短缺。安全渡淡成為“菜籃子”工程亟須解決的問題。在省農科院研究員鄒學校的帶領下,項目組在品種選育、育苗方法、栽培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累計推廣應用面積達1350多萬畝,累計新增社會產值90多億元。
為了使瓜果類蔬菜提前或延后上市,項目組選育了辣椒、絲瓜、冬瓜等適應不同地域和季節的渡淡品種13個,其中,耐寒、抗病、高產的極早熟、早熟品種可提早上市期15至30天,緩解“春淡”問題;耐熱、耐旱、高產的中晚熟、晚熟品種可延后供應期20至30天,緩解“秋淡”問題。瓜果類蔬菜因育苗時間長,常因冬季自然災難損害幼苗,使春季瓜果蔬菜無苗可栽。項目組建立了南方蔬菜快速育苗技術體系,較傳統育苗方法縮短20天以上,早春蔬菜可提早上市20天,確保供應不受影響。
創新栽培技術,也能讓淡季不淡。項目組研究并建立了菜薹、莧菜、萵苣和大蒜等蔬菜一年多茬栽培技術體系,以及符合湖南蔬菜生產實際的14個栽培套種模式和高山栽培技術體系,提高了蔬菜周年均衡生產水平。以前四五月才能吃到的萵苣,現在1年可栽5茬,基本上全年供應。大蒜1年可栽3茬,實現全年上市,較傳統栽培方法延長供應6個月。辣椒11月成熟后,趕在霜降前覆蓋塑料薄膜進行“活體保鮮”,等隆冬時節再上市,就不用只吃海南辣椒了,減少了農藥殘留。蘿卜等秋冬蔬菜在炎熱的夏天“爬上”海拔1400米至1800米的高山栽培,正好可在“秋淡”期間上市。
來源:湖南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