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嘴里的一塊豬肉,通過層層追溯,可查到豬是從哪個豬圈出來的。這不再是一個設想。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我市豬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日前已完成技術開發和安裝調試,消費者可以在城區及三臺、江油、梓潼等150多個門店、市場內買到有了“身份證”的豬肉,依據豬肉銷售憑證上的編碼查詢到生豬的屠宰時間以及肉品等詳細資料。
昨(19)日上午,記者來到游仙區開元市場,來此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雙匯店內,七八位市民正在挑選豬肉。記者在攤位前看到,一臺電子秤除了能顯示商品的重量和總價這些銷售信息外,還附帶一個類似超市收銀的小票輸出口。“這塊豬肉好不好喲?”市民李女士在攤位前選了一塊豬肉后,向售貨員詢問。售貨員一邊過秤一邊笑著說讓她放心,隨后將一張小票交給她。記者看到,小票名稱為“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追溯小票”,上面記載著這塊豬肉的銷售地點、屠宰企業、靜養時間、屠宰日期、出廠日期等內容,小票下方還有10位數的追溯碼和查詢網址、投訴電話。“有了這張小票,買肉放心多了。”李女士說。
據介紹,為確保城鄉群眾吃上“放心豬肉”,我市城區已全面開展豬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工作近6個月時間,此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嚴格采取招標采購的方式進行,目前已完成技術開發和安裝調試,形成了覆蓋城區綿陽雙匯有限公司等10家具有a級資質屠宰企業、平安肉莊等158家門店、百盛商場等3家大賣場、綿陽奔馳工業有限公司等9家團體采購單位、大西門農貿市場和平安肉莊等4家批發門市的“放心豬肉”網絡。
“綿陽市肉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統”是以物聯網信息技術為載體,通過給每件豬肉產品發一張帶有溯源碼的“身份證”,實現生豬收購、屠宰、加工、儲存、運輸、終端消費的全程追溯管理;消費者可以在配有查詢機的專賣店或超市,通過掃描產品“身份證”,查詢了解到所購豬肉的屠宰企業、屠宰日期、動物檢疫、靜養時間、銷售商名、銷售地點、肉品出廠日期、肉品質量檢驗、肉品合格證號等詳細信息。這一系統的建設與投入使用,為確保城鄉群眾吃上“放心豬肉”構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