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2月22日消息:據《申江服務導報》報道,自打日本推出三年免簽政策,沖繩走紅了。那地方,除了迷死人的碧海藍天,還有誘惑人的琉球料理。上海日料店上千家,做沖繩料理的沒幾家,屬于“養在深閨人未識”。那么,沒有刺身,沒有壽喜鍋,沖繩料理到底有些啥?文、攝影:楊漪
tips
在日本料理店吃飯,常有柴魚湯、木魚花、鰹魚片這些個說法。其實,這三種指的是一種魚。學名叫鰹魚,屬于金槍魚科,能夠提鮮味,常被用來熬制湯頭,拉面、關東煮、日式火鍋等,都少不了這東西。鰹魚的制法很奇特,先蒸熟再用柴火烤,故又名“柴魚”。而魚塊成品堅硬如木,
又有了“木魚”的小名。
沖繩“三寶”都是寶
苦瓜是“沖繩一姐”,相比于國內的,個小吃口更脆,常被拿來炒蛋。沖繩料理店“合家”就有這道菜,淺黃翠綠很養眼,清火抗濕熱,當下吃很應景。盤子中間還有一小撮東西,老板說是提鮮味的鰹魚片,即著名的“木魚花”,他家做菜只用鰹魚粉或鰹魚片。
在沖繩,苦瓜更多是和豆腐一起炒。島豆腐又是“一寶”,硬身翻炒不易爛,蛋白質含量是普通豆腐的兩倍。老板直言,從沖繩帶過來不實際,所以就地取材,好在上海也有日式豆腐。小魚豆腐也是沖繩特產,小魚睡在白豆腐上很萌。還有豆腐糕,瞧著像乳腐,吃口卻不咸,據說里頭加了奶酪,日本人喜歡下酒吃,一小塊40元,進口的貴了點。
魚缸里養的海葡萄是種海藻,也是沖繩帶來的,維生素和鈣比海帶高十倍,吃上去像魚肝油,一般都是拌調料下酒。老板嘆苦經說,海葡萄嬌氣,得用當地海鹽兌優質礦泉水養著,別家店也有,都是腌制的,口感要打折扣。
“大肉面”不油
與拉面相比,沖繩面名氣不響,卻是別具特色,尤其適合偏好硬面的人。打聽下來,面粉里加了雞蛋和沖繩鹽,久煮不爛,口感超q。老板說當地人用溪水和面,面條更有咬勁,在上海只能將就了。
最出彩的還是澆頭,端上來時嚇一跳,好一碗“大肉面”,五花肉肥嘟嘟的,吃起來卻不很油膩。老板解釋說,一是用了出口轉內銷的豬肉,雖比不得沖繩黑豬的鮮甜,也算得上甘醇滑嫩;二是熬煮時間長,加了當地的燒酒和黑糖,酥軟噴香解油膩。喜歡吃肉的還可以點豬脖子肉,厚薄適當,咬勁正好;五花肉菠菜色拉有些另類,西餐做派,口感特別。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