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記者到建昌縣老大杖子鄉采訪。車行至青龍源村時,發現沿路邊用水泥修成的圓形建筑物一個接著一個,遠遠望去很是壯觀。
“這是青龍源村3位農民組建的桐星水產養殖合作社用來養魚的池子。他們的冷水養魚基地規模在全省最大。”陪同我們采訪的鄉宣傳委員虞洪德介紹說。
來到魚塘邊,只見一股泉水從山上直接流到第一個魚池里。清澈見底的魚池內,一尾尾魚兒歡快地游動。一名技術員正好來喂魚食,隨著技術員手中的一把把魚食從空中下落,魚兒迅速向中間聚集,紛紛躍起,水面立時嘩嘩作響,水花飛濺……
沿著魚池往前走,記者發現每個魚池內魚的品種、顏色、大小各有不同。“我們這個合作社占地20畝,集冷水養魚與育苗為一體,現在有47個魚池,養殖冷水金鱒、虹鱒和三文魚20萬尾,孵化場一次可孵化30萬尾魚苗,不僅在省內規模最大,在國內冷水養殖市場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東北、華北都挺有名氣的。”聞訊趕來的魚塘主人之一吳飛堂亮出“家底”時,顯得特別興奮。
青龍源村有3處泉眼,一年四季長流水,冬季也不結冰。就連村里的老人們也說不清楚,這些泉水到底已經流淌了多少年。
2010年初,村里來了幾個外地人,他們相中了這個地方,想與當地人洽談養冷水魚的事宜。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此事并未落實,村里也沒幾個人拿這當回事兒。
聽說養冷水魚能發家致富,吳飛堂等3位村民卻很快付諸行動。幾個月后,他們請來北京的水產專家,實地考察這里的水資源,經過化驗論證,專家認為這里的水資源是少有的山泉水,沒有任何污染,溫度適宜,是養冷水魚的優良場所。他們咨詢各地的朋友,并且到北京、天津等地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到養冷水魚市場潛力很大,全國適合養冷水魚的地方有限,冷水魚供不應求,利潤相當可觀,前景非常看好。這給了他們足夠的信心和底氣,趕緊組織對冷水養殖有積極性的村民到北京懷柔順通虹鱒魚養殖中心參觀學習,又與該中心簽訂了技術和購銷合同。隨后,該中心多次派出專業技術人到青龍源村為吳飛堂等提供跟蹤服務及技術培訓,幫他們完全掌握了冷水魚消毒、防疫、喂食等技術。
有了“靠山”,3位農民的底氣更足了。不久,他們籌集資金70萬元,先修建了占地6畝的魚塘,購買了增氧機及養冷水魚所需的設備,又從黑龍江大慶市一家冷水魚養殖場訂購了質量好且耐寒的金鱒、虹鱒魚苗共4萬尾,并高薪聘請了養殖孵化技術員,專門負責冷水養魚孵化技術指導。經過6個月精心飼養,魚苗已經長到0.75斤以上,達到了出售的標準。第一回賣魚,就賺了20多萬元,嘗到了養虹鱒魚的甜頭兒,養殖戶們的高興勁兒就不用提了。
2011年春,桐星水產養殖合作社根據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貸款300萬元擴大養殖規模。在老魚塘下游又建起了占地9畝的13個魚塘,并增加了新的養殖品種三文魚,計劃年產商品魚15萬尾,并新建一處占地2畝的冷水養魚孵化場。
談及建孵化場的事兒,吳飛堂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一尾魚苗進價4.9元,如果自己有孵化場,一尾魚苗成本不過2.9元,比起成品魚苗進價可以節省2 元,那么,15萬尾魚苗將節省資金30萬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建冷水養魚孵化場可為自己的養殖場提供魚苗,節省大量資金,也能為周邊養魚戶提供優質魚苗,實現規模養殖。”
經過一年的養殖,每個養殖戶都掌握了孵化、養殖技術,錢也賺到手了。不過這幾位農民并沒有滿足,現在他們經常到外地考察適合養冷水魚的地方,了解各種信息。“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讓更多的村民養殖冷水魚,讓大家伙兒都富起來……”與記者分手時,吳飛堂說了這樣幾句話。
(凌晴)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