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廈門頻頻爆發胡蘿卜“假種子”事件。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翔安一帶從事胡蘿卜種植的農民,長期依靠國外進口種子,本土種子幾乎絕跡。雖然目前廈門市已投入本土種子的研發,但是短時期內尚無法解決這一問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科技興農,良種先行?!币蠹訌姺N質資源收集、保護、鑒定,創新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創制改良育種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鼓勵種子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對符合條件的種子生產開展保險試點。強化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套牌侵權、搶購套購等違法行為。
記者從種子部門了解到,根據去年的相關數據,廈門從日本引進的坂田七寸種子大約五六千罐,一罐大約可以種植2.5畝。全市大約有3.5萬畝的胡蘿卜種植面積,以此計算,單單這一個外來品種就占據了四成左右的種植面積。
翔安一帶從事胡蘿卜種植的農民,長期依靠國外進口種子,本土種子幾乎絕跡。而一旦遇到進口種子供應緊張,極易陷入困境。
據了解,目前在翔安種植的坂田七寸胡蘿卜種子都是雄性不育,不可能留種,因此翔安農民每年都要高價向日本購買胡蘿卜種子。
據記者了解,坂田七寸種子目前的市價7000元左右,農民種植一畝胡蘿卜成本約4000元,光光種子的成本就占了總成本的三分之二。
廈門市種子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口的胡蘿卜種子品種較優質,試種效果好,因此選用國外品種漸漸形成了群體規模。廈門本土種子也在研發中,但是優良種子的培育要5到10年,無法在短時間內問世。
廈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說,胡蘿卜在國內的育種比較滯后,起步比較晚,中國農科院,天津、北京等地有在做胡蘿卜的育種,但是育種的材料比較少,目前材料差不多只有300多份左右。
“育種材料就像我們建房子要磚頭、水泥一樣,建越好的房子,材料需求越多。”專家說,相比而言,國外胡蘿卜的育種材料都是上千份在研發。目前,日本和美國在胡蘿卜種子研發技術方面比較發達。
來源:廈門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