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和棕櫚油的價差在去年12月觸及804元/噸的低點后,一路上升,目前已經回到1038元/噸,是過去5年價差的均值水平。要判斷未來價差的運行方向,單純依靠統計手段比較困難,必須依賴對豆油和棕櫚油供需形勢的分析。
國際豆油供需偏緊,棕油寬松
去年年底以來,油脂市場上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南美大豆減產。粗略估計,受干旱天氣的影響,今年阿根廷大豆產量將降至4700萬噸,巴西大豆產量將降至7100萬噸。待南美大豆上市后,全球三個主要大豆出口國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供應總量將同比下降600萬噸,相當于豆油供應量同比下降114萬噸,降幅達到4%。
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三國政府近年來積極推行生物柴油,而這三國的生物柴油主要以豆油為原料,從而使得豆油的工業消費量節節攀升。預計本年度這三國用于生物柴油的豆油消費量將達到620萬噸,同比增長17%,較5年前增長2.5倍。供應下降,需求卻依然旺盛,未來幾個月國際豆油供需將比去年更為緊張。
反觀棕櫚油,雖然今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難有明顯增長,但是受益于油棕樹成熟面積的增加,印尼棕櫚油產量有望繼續增長。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棕櫚油供應量將達到4440萬噸,同比增長150萬噸。特別是今年2、3季度,棕櫚油將進入季節性生產旺季,月度產量將出現環比增長局面,屆時供應壓力將集中體現。
作為全球第二大棕櫚油進口國的中國,受制于國內龐大的庫存,采購意愿不濃,這將嚴重影響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的出口表現。因此,2、3季度由于產量處于高峰期,而需求相對疲軟,棕櫚油庫存將環比增長,供需形勢較為寬松。
國內豆油庫存將下降,棕油高位
未來幾個月,國內豆油商業進口量很少,豆油供應主要依賴于大豆壓榨,而3月、4月、5月,大豆月均到港量預計僅為450萬噸,屆時國內大豆商業庫存將下降,豆油庫存將降至50萬噸,遠低于目前90萬噸的水平。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