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走在高平市的鄉間田野,隨處可見的一片片整齊的溫室大棚,在藍天下顯得格外醒目。大棚內,黃瓜、青椒、西紅柿等蔬菜長勢喜人,一片綠油油的景象。“我家的大棚是去年建的,春節期間收獲了一茬西紅柿和青角,收益還不錯。”正在大棚里忙碌的高平市北城辦馮莊村村民郭金中對記者說。
新建設施蔬菜10000畝是2011年市政府承諾為民辦的實事之一,同時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十大工程之一。到年底,我市新建設施蔬菜面積13309畝,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建成后我市淡季蔬菜自給率將提高到40%。其中,日光溫室5341畝,春秋大棚和食用菌7968畝。新增設施蔬菜將帶動農民增收2.6億元,人均增收158元。
“為保證這項實事工程順利推進,我們專門邀請省農業廳、山西農大、山西農科院的多位技術專家,綜合考慮各方面條件,對丹河、沁河流域的25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進行了高標準規劃,確保實現產業集聚效應。”市農委蔬菜辦主任宋天余對記者說。同時,在資金方面,市財政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臺了獎補政策,專門下撥專款1000萬元,用于對設施蔬菜建設的獎補。各縣(市、區)也都因地制宜,制訂出臺相關扶持辦法。澤州縣拿出200萬元對新增50畝以上日光溫室基地給予補助;高平市市鄉兩級共拿出6000萬元,對日光溫室大棚、春秋大棚、智能化自動調控聯棟大棚,給予2000元至2萬元不等的補貼;沁水、陽城也分別拿出財政資金進行補貼。據初步統計,去年全市各縣(市、區)共投入近8000萬元,拉動民間投資6億元,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發展設施蔬菜的積極性。
蔬菜種植是項技術活兒,為了讓廣大農民盡快掌握科學種植技術,有關部門還專門從山東壽光聘請了20余名蔬菜種植專家,為全市設施蔬菜生產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同時,市、縣兩級農業部門組織相關蔬菜生產技術培訓20余次,培訓菜農1000余人,為設施蔬菜建設奠定了技術支撐。
來源:晉城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