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在國務院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國家農業部、財政部高度重視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以解決食品安全為抓手,在全國部分省市進行農產品初加工惠民工程,推動農產品原產地初加工的干燥技術。以馬鈴薯、水果、蔬菜等主要品種和儲藏、保鮮、制干等主要環節為重點,通過財政獎補的方式,扶持一批農戶和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產地初加工設施。山西省農產品加工局組織有關部門在臨汾市對吉縣、襄汾、永和三縣的原產地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及初加工情況進行了細致調研,具體調查情況如下。
1.臨汾市原產地農產品的生產情況
近年來,臨汾市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思路,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努力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品”及“一縣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蘋果、酥梨、紅棗、核桃、辣椒等特色產業齊頭并進,效益突顯,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產業形成規模,農民持續增收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臨汾市不斷通過政策推動、市場引導、典型帶動等措施,大力推動“一村一品”產業的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臨汾市已初步形成了吉縣蘋果,永和紅棗,襄汾趙康三櫻椒、荀董生地等獨具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其產業規模日益壯大,農民實現了持續穩定增收。2010年,吉縣蘋果種植總面積達27萬畝(1畝為0.067hm2,下同),年產量達15萬t,產值3億元。襄汾縣趙康鎮三櫻椒種植面積達3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6%,占全縣總種植面積的60%。按300kg/畝計算,總產900萬kg,純收入近1億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0余元,三櫻椒已成為趙康鎮農村穩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辣椒集散地。襄汾縣荀董是華北最大的以生地為主的中藥材集散交易市場,全村800戶農民,有600多戶從事生地收購、加工。每年全國市場3萬多t的生地銷量有2/3出自這里。
來源:山西農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