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政府農民增收規劃和省政府已經批準的全省漁業規劃總體布局和要求,陜西省水利廳黨組始終把加快漁業發展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來抓。
一、漁業發展的潛力
全省現有水域資源692萬畝,現已利用養殖水面68.2萬畝,占總水域資源面積的十分之一。全省有魚類145種,其中經濟魚類33種,引進國內外新品種24種,漁業開發利用水域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非常好,同時還有以下宜漁資源可供開發利用。
一是全省現有宜漁低洼易澇鹽堿荒灘地100萬畝,可供挖塘抬田開發利用。渭河、漢江治理過程中有十幾萬畝河灘水坑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供開發利用發展漁業,渭南現有土坑、水坑6萬畝,再加上西安、寶雞、咸陽在治理過程中可開發10萬畝魚塘,漢中、安康市可開發3萬畝魚塘。如果全省在渭、漢治理中建設10萬畝魚池,誰家動手早、建設快、省廳將按照祝列克副省長支持漁業2億元貼息中優先支持。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可產出20萬噸優質水產品,僅此一項就可使全省產量翻一番。
二是全省還有245萬畝宜漁稻田來發展生態漁業。
三是全省1072座水庫可發展網箱無公害漁業。
四是全省還有4296條河流和冷水資源,可開發利用冷水性魚類養殖。
五是秦巴山區是大鯢養殖的適生區,也是野生大鯢資源的天然基因庫,做大做強大鯢產業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意義重大,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估量。只要政策引導,加強管理,僅此一項就可實現百億元產值。
六是在渭北地區建設400個澇池,新增面積4000畝開展養魚,一方面解決積水和排澇問題,另一方面是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同時還解決農村勞動轉移和農民就業問題,作為漁業部門,將全力做好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真正的讓老百姓掌握一門致富技術。
二、產業布局
一是陜南的安康、漢中、商洛以大水面網箱養魚和開展陂塘精養和大鯢產業養殖;
二是關中西安、寶雞、楊凌、咸陽、渭南市以池塘精養為主,輔助開展特種養殖及休閑漁業發展來延伸產業鏈;
三是陜北、榆林、延安、銅川以湖泊、水庫、淤地壩增養殖為主。
三、加快良種繁育和引進新品種
來源:陜西省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