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這么久的雨,啥時候才有幾天像樣的陽光天氣啊?”年初以來,我省維持兩月有余的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還在持續,市民日常閑聊也總是忍不住感慨這糟糕的天氣。這樣的天氣不僅影響人的心情,還打亂了市場節奏,本可以吃到本地稍便宜蔬菜的時候,可“菜籃子”仍舊很沉;街面上的春裝為了及早售出,折扣價和冬裝促銷相比,也相差不大了。
本地菜推遲上市吃“實惠”還要等
根據氣象資料統計,僅1月3日至2月21日,全省各地累計陰雨日達20~36天,無日照天數普遍達24~45天,其中41個縣市無陽光的天數突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值,為52年來最少。到本周末,還將維持低溫陰雨天氣,這將使得全省大多數地區的無日照天數紛紛創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
低溫陰雨影響最明顯的就是農作物。記者此前到南昌縣三江鎮、豐城市袁渡鎮等地采訪時注意到,露天蔬菜一直在等天氣好轉才播種,冬播的蔬菜長勢較慢;大棚蔬菜本可以提前育苗、種菜,但由于低溫光照太少,育苗20多天后種子就爛在地里了,得重新育苗。
南昌市農業局經作處處長吳斌表示,近幾年來,市區周邊的大棚蔬菜發展到了5000多畝。天氣正常的話,大棚蔬菜能提前上市,尤其是茄子、黃瓜等瓜果菜,縮短了依賴省外這類蔬菜的供給時間,從而起到拉低菜價的作用;之后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市民就可以吃到更為實惠的菜了。然而,今年長期低溫寡照天氣,使得本地大棚、露天蔬菜都要推遲上市。
農作物“休眠”或許避開倒春寒
“才一斤多肉、一斤生菜、半斤黃瓜,幾兩蒜苗、辣椒、生姜,就花了30多元。往年這個時候,別的不說,本地葉子菜都比較實惠,買一次菜20元左右就差不多了。”4日,在南昌市新建德觀菜場,一位市民無奈地表示,春節后的菜價就沒怎么回落過。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