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準備的議案就是讓馬鈴薯也能享受到糧食直補,讓‘三西’(即甘肅的定西、河西、西海固)地區的百姓也過上好日子。”3月4日,來自甘肅定西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大江對本報記者說,“在西北的干旱地區,土豆豐年當菜、饑年荒年可是救命的口糧,千萬別把土豆不當干糧!”
上世紀90年代,劉大江從西北師范大學畢業,在定西當了一名普通教師,因為替做土豆生意的親戚擔保貸款,漸漸進入了土豆購銷行業,不起眼的小生意越做越大。在政府的支持下,2003年7月安定區成立了馬鈴薯經銷協會,協會規定營銷代辦費每斤1分錢,避免相互惡性競爭。2006年協會改選,他被公推為會長。
賣什么吆喝什么,劉大江時常被人稱為“土豆代表”。五年代表生涯,他的議案和建議都與土豆有關——2008年和2009年,他兩提馬鈴薯的良種補貼,結果在2009年4月經國務院常務會批準,使當地百姓受益。劉大江算了一筆賬,良種補貼都已經落實到位,僅安定區農民每畝平均增產400斤,增加收入200元左右。
從去年開始,劉大江借鑒國家部分地區的水稻、玉米實施直補的辦法,向大會提交了馬鈴薯直補的議案,并獲得許多代表支持。
糧食直補,全稱糧食直接補貼,是為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增加農民收入,國家財政按一定的補貼標準和糧食實際種植面積,對農戶直接給予的補貼。
“如果馬鈴薯的糧食直補到位,當地農民每畝還可以再增收200元。”劉大江滿眼憧憬。
(記者康勁)
來源:工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