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長目標8年來首次定在7.5%,8年來首次未提“保8”。經濟增速的放緩,意味著需求也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一向視“中國需求”而動的商品市場隨即作出反應,全球商品普遍回落。
gdp增速放緩或限制“中國需求”
日前,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這是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目標8年來首次低于8%。
對于gdp預期目標的調整,南證期貨分析師徐蔚解讀道,這意味著“保8”不再是政府的最大目標,調結構是主旋律,結構調整只能在偏穩的環境中進行,所以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動作都不會大,總體以“穩”為主。
對于商品市場而言,經濟降溫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國對大宗商品的消費,而“中國需求”一直是全球商品走勢的重要“風向標”,一旦疲軟,商品料難走強。昨日,國內商品普遍收跌,外盤商品也呈現沖高回落走勢。
“實際上,歐美國家均非常關心中國的經濟增速,因為歐洲的出口尤其是德國,其主要的注入地就是中國,中國的需求將對其經濟增長產生重大的影響。中國把gdp的增速放緩到8%以下,這對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商品價格也表現出下跌趨勢。” 光大期貨宏觀分析師孫永剛表示。
以商品龍頭——銅為例,上海中期分析師方俊鋒表示,目前中國每年的銅消費在700萬噸左右,今年來增幅比較小,經濟降溫無疑將進一步縮減銅的消費增幅。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旺季后的銅價有可能不會簡單重復以往的行情,銅價難以大幅上揚。近期,國內的庫存處于持續上升態勢,且期貨市場遠期升水的結構也令銅價承壓。目前的銅價正從震蕩區間上沿下跌,需要關注59000一線的支撐,若跌穿則將加快跌勢。
全球商品依然處于下行通道
專家稱,撇除中國因素的影響,目前全球大宗商品的下行趨勢其實仍然沒有改變,前期的上揚只不過是一波反彈而已。
“歐洲債務危機隱憂重重,全球經濟還處于緩慢的恢復期,整個終端需求也并未好轉。從近期與幾家大型貿易商交流的結果來看,他們都反映下游的需求非常不好,這決定了大宗商品短期內難有起色。”孫永剛向記者表示。
具體品種來看,金屬和化工品的需求相對更弱,而農產品稍微強些。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周小球稱,從現階段商品的基本面情況來看,由于需求萎縮明顯、庫存壓力普遍較大,而下調gdp增長預期顯然不利于需求的提高,因此與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工業金屬跌幅最深、化工產品其次、而農產品跌幅相對較小。
此外,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談到gdp增速放緩,還延續了對房地產的嚴控政策。分析師徐蔚稱,上海新政被叫停,也表明了中央的態度。上海的示范效應非常強,預計短期內不會有地方政策再“以身犯忌”,這輪房地產調控還將延續,這對房地產相關的商品打壓較大,比如螺紋鋼、pvc及鋁等。(香蓮)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