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種業專家佟屏亞最近在家里接待了好幾撥來自央企的客人,這些央企都想通過并購或參股等方式進軍種業,劍指種企“龍頭老大”。
在謀劃布局種業的央企隊伍中,除中化集團旗下的中種集團有限公司過去一直是專營種子之外,中糧、中儲糧、中農發(中國農業發展集團)、中農資(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等都屬新軍。這些企業2011年前在經營農作物種子方面的投資和收益都很少。
但從2011年起,中糧、中農發、中儲糧等央企開始頻頻尋求國內種業合作。當年4月,中儲糧整體收購了甘肅張掖金象種業公司;8月,中農發收購了河南地神種業公司53.99%的股權;11月,中糧與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啟動培育太空糧食種子。
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去年6月中化集團劃撥2億元至中種集團,使得中種注冊資本猛升至4.2億元,資產規模仍穩居國內種業企業之首。
央企的布局仍在繼續。知情人士對本報透露,中農發集團年前曾與安徽省政府簽訂戰略協議,目標重點明確為現代種業合作;今年2月,中種集團與美國孟山都種業公司商談了一些深層次的合作事宜;另外,爭奪地方種業公司的“談判”也在央企間展開。
該人士透露,目前傾力投資種業的幾大央企巨頭均看好發展優良玉米品種,更長遠的投資將會延伸至轉基因玉米品種。
中種提速
在布局種業的幾大央企中,最早“提速”的是中種集團。2010年初,中種集團副總經理田冰川就對外公開稱,中種將在5年內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成為中國種子企業的“航母”,并力爭躋身國際種子企業10強之內。
中種集團計劃5年實現“航母”目標的步驟是,一方面通過并購、參股其他種子企業擴展規模;另一方面,通過聯合科研院所、農業院校和骨干企業提高其科研育種技術,推動其在國內幾大糧食主產區完成戰略布局。
2010年,中種集團就全資收購了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洞庭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注資4000萬元,成為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還通過競價,成功擁有了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最大品種“鄭單958”的經銷權。
去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之后,中種集團擴展步伐繼續加快。繼去年6月中化集團劃撥2億元至中種集團,使得中種注冊資本翻倍上升至4.2億元后,在科技部等有關方面的支持下,中種集團于7月聯合國內一些農業科研院所、大型種業企業,正式開工建設“中國種子生命科學技術中心”。據中種集團有關負責人透露,該中心計劃總投資高達50.6億元。
本報還獲悉,今年2月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經農業部的安排,中種集團隨行在美國與孟山都商談了“一些深層次的合作事宜”。
爭先布局
農博要聞推薦大閘蟹防偽標識登海先鋒嘉年華國務院: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
農業部部長:中國農產品越來越安全
央企扎堆種業看好轉基因玉米
我國已形成轉基因食品全流程監管
對轉基因技術積極支持嚴格管理
韓長賦:今年將繼續增加農業四補貼投
與中種集團在種業布局所持的高調不同,中糧、中儲糧等央企近年來對種業的投資都保持低調,而且也基本都是在去年《意見》出臺前后,才加快布局種業的步伐。
中糧、中儲糧是國內兩大糧油巨頭企業,在2011年之前,中糧集團只有旗下的一家三級企業是小規模生產經營甜菜種子,中儲糧的生產經營業務也基本不涉及種子。
但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實去年中糧、中儲糧在布局種業中頗有遠見。中儲糧選擇在甘肅張掖市成立種業公司,看準的是其天然優勢——甘肅省每年玉米種子的產量就占到全國玉米用種量的50%以上,而張掖市又是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中儲糧很顯然是在為下一步壯大種業奠定基礎。
同為央企的中農發集團原來主要是以遠洋捕撈及農業資源開發、生物疫苗和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研發生產銷售、農牧漁業相關配套服務為核心的三大主業。去年4月,中農發聘任陳章瑞為下屬種業分公司的副總經理,陳章瑞原擔任中種集團副總經理,再往前在中種集團擔任玉米部副經理。
陳章瑞上任后,于當年6月赴山東德州市夏津縣,考察了以棉花育種為主業的山東鑫秋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知情人士透露,雙方雖然沒有談成合作,但陳章瑞表示,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雙方可以在棉花育種制種領域進行項目嫁接。去年9月,陳章瑞又與中農發集團余滌非副總經理等人,到武漢錦繡華農科技有限公司商談合作。
中農發集團內部資料描繪的種業發展遠景是,快速進入包括玉米、甘蔗、馬鈴薯在內的農作物種子領域,最終成長為全國性“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業集團。
看好玉米
不過,國內種子企業數量雖高達8700多家,真正擁有科研能力的種子企業卻不足百家,因此能被央企選為兼并對象的有市場潛力的種企并不多。
目前國內有大約90%的種子企業都在做玉米經營。前述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中糧、中儲糧、中種、中農發等幾大央企巨頭都看好發展優良玉米品種,而這些央企對種業更長遠的投資將延伸至轉基因玉米品種。
這些布局種業的央企之所以長遠看好轉基因玉米品種,是因為近兩年國內飼料加工業對玉米的需求提升很快,包括一些農業官員在內的有識之士都擔憂,未來5到10年,中國玉米將可能步進口大豆的后塵,因此業內普遍有一種預測,轉基因玉米商業化卻有可能較早在我國成為現實。
前述知情人士還透露,最近幾年來,中種集團在對轉基因玉米的研發上也投資頗為可觀,而在未來幾年內,中央等布局種業的央企都將加大對轉基因玉米的育種力度。
(從陽)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