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石康鯉魚村的農民在領取政府農業部門免費發放的科技種養資料。我市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最近在石康鯉魚村舉行的扶貧開發啟動儀式上,農業部門把農資和種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3月1日,記者隨相關部門人員來到合浦縣曲樟鄉樟木村委樟木村調研。這里是曲樟鄉的大山深處,從曲樟鄉政府出發,車行數十分鐘,也見不到一處房屋。
曲樟鄉最大的羅非魚養殖戶吳祝的養殖塘,就位于這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兩邊的山上種滿了速生桉,養殖塘位于山與山之間的低洼連接處。如果不是用于養殖羅非魚,記者很難想像這樣的地方還能用于創業增收。
吳祝在這里用于養殖羅非魚的山塘超過600畝。經常前來提供技術指導的廣西正五海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部門經理上官云山告訴記者,吳祝一年可向他們提供優質羅非魚超過30萬公斤。這些羅非魚全部用于加工出口,銷往歐美市場。
大山深處的羅非魚“大王”
在曲樟鄉,吳祝這個人可謂大名鼎鼎,號稱曲樟鄉的羅非魚“大王”。十多年前,吳祝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養殖戶。當時,他苦心經營的只是數十畝江邊池塘,養殖的多是草魚、大頭魚等四大家魚,養殖技術落后,經濟效益也一般。與正五公司的合作讓吳祝事業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廣西正五海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北海市規模較大的水產品出口加工企業,產品主要利用本地生產的羅非魚,將之加工成魚片,出口歐美市場。隨著北海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張,在市郊周邊連片的大規模的池塘養殖羅非魚已經很少。于是,正五公司將目光投向大山深處的曲樟鄉。
曲樟鄉地廣人稀,山地特別多。特別是山與山之間的低洼地帶,由于干旱及土壤貧瘠等原因,被村民遺棄丟荒的土地數十年而不耕種的現象非常普遍。
吳祝有養殖的基礎,正五公司有技術和資金的優勢。就這樣,雙方終于合作到了一起。如今,吳祝承包的山塘已達19個,面積超過600畝。其生產的無公害羅非魚成為正午公司重要的加工原料之一。
補貼政策讓產業大力發展
羅非魚是廣西區的優勢產業,主要產地分布在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和貴港等地。
“北海市溫暖的氣候和優良的水源是羅非魚養殖產業較快發展的重要原因。”北海市水產畜牧獸醫局漁業生產管理科科長李芳告訴記者。相對于北海,桂林、柳州等地雖然也有部分羅非魚產區分布,但其氣溫相差大,天氣回暖慢等因素制約了羅非魚養殖業的發展。
為了大力發展廣西羅非魚養殖產業,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和自治區財政廳從多個方面進行引導和補助。就在羅非魚養殖產業在廣西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時,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和自治區財政廳就制定了鼓勵措施,以每生產一噸就補助150元的政策扶持羅非魚的發展。
“雖然補助的資金不多,但對于養殖戶來說,上級部門的這個舉動卻讓我們堅定了信心,讓我們認識到有了政府的鼓勵,我們創起業來就沒有了后顧之憂。”談起創業的經歷,吳祝這樣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