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努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小康》雜志記者范穎華兩會報道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就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等今年兩會上三農熱點問題接受了《小康》雜志專訪。
在接受采訪中,張桃林委員介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管長遠的政策措施。文件強化了農業科技的戰略位置,突出了農業科技的公益性特征,指明了農業科技的發展方向,必將對我國農業科技跨越發展以及現代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對現代農業的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還不強。”張桃林委員在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基礎上,他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經濟環境和市場變化不確定的挑戰更加嚴峻,依靠農業科技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需求更加緊迫。
“可以說,農業形勢的好壞,農民收入的高低,農村發展的快慢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和水平,影響到中國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張桃林委員強調。
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
張桃林委員指出,要進一步明確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切實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要實現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的調整。農業科技創新要適應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新進展新趨勢和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新形勢新要求,著眼長遠發展,超前部署農業前沿及高新技術和農業基礎研究,力爭在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占有重要位置;要面向產業需求,著力突破農業行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加快防災減災、穩糧增產等重大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應用推廣,切實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
具體來說,要做好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的“三個調整”。一是由側重生物技術研究向注重生物、農機及工程、材料、信息技術研究相結合、相融合的調整。二是由注重提高土地產出率向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生態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并重的調整。三是由注重傳統單一的農業生產技術向農業生產與農業多功能、多層次發展技術相統籌的調整。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