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記者走訪哈達蔬菜市場和哈市市區菜市場得來兩組數據,8元和16元,2.1元和4元,第一組是每斤豆角的批發價和零售價,第二組是黃瓜的批發價和零售價。批發價和零售價何以差這么多?記者跟隨二級蔬菜批發商實地走訪,得到了這樣的答案,市民花16元錢買一斤豆角,買的不僅是豆角,還均攤了每個豆角箱中8瓶礦泉水、包裝紙以及泡沫箱的費用。因為菜販上菜時,以蔬菜的價格購買了包裝和冰水。一箱27斤重的豆角批發價是8元一斤,里面裝8瓶冰水以及厚厚的包裝紙,經“扣秤”仍然還有8斤的毛重算到蔬菜里,算凈重,8元進價立馬變成10元多。其他蔬菜也是如此。
“包裝重量抬高了蔬菜的價格,大家都知道,但改不了,最終還得由市民埋單。”二級蔬菜批發商老張說。
表象:
批發價僅是
零售價的一半
近來,冰城菜價一直保持在高位上,市民紛紛喊“菜貴”,商販的說法是,來的貴賣的就貴。21日,記者跟隨菜販上菜,對蔬菜販售過程進行采訪。
“黃瓜好的每斤1.6-2.3元;豆角4-8元錢;西紅柿2-3.5元;茄子2.8-4元;土豆0.7-2元……”記者走遍整個批發市場的蔬菜批發區,不論是精品菜還是普通蔬菜幾乎都問了一遍,發現蔬菜的批發價只是市區零售價的一半,有的甚至不足一半。
哈達批發市場蔬菜經營管理部經理劉國明說:“近兩年批發市場蔬菜價格實際并沒有大幅變動,除了正常的人工等成本增加外,上下浮動最多僅兩三毛錢,但不知為何零售價卻一直不斷高攀。”劉國明解釋說,蔬菜是百姓生活必須商品,價格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產地價格高了到貨價格就高,產地量多價格自然就低了,基本兩三天就能到新貨,抬價不賣會有損失,要想在批發時抬高價格是不可能的。
實情:上菜還得“買”上冰水和濕紙
“別看表面上的價格,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得掙多少錢啊?”菜販老張對記者說。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