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各種關于蔥價瘋漲的消息占了不少媒體的頭條,“10塊錢只能買兩棵蔥”的消息傳開,更是引來噓聲一片。大家都很想知道,如今的大蔥究竟憑什么擺出這副高姿態。蔥價暴漲的情況具體到我市的又是怎樣的呢?記者專門作了了解。
外地蔥的確不淡定
在超市的生鮮產品區,外地蔥和本地蔥價格可以說是天上地下。7元1斤的外地蔥,合2元1棵,以如此高調又顯眼的姿態擺在超市里,的確有點兒“盛氣凌人”的架勢。
前來買蔥的顧客基本上只在價簽上掃一眼,沒幾個往菜籃里裝的。據銷售人員說,這些外地蔥盡管擺的“譜”不小,可的確沒多少人買賬,“雖說價格都在漲,相對來說還是本地的蔥比較便宜,顧客一對比當然還是愿意買便宜一些的。炒菜放蔥也只是當作料兒,一般都不會非買貴出好幾倍的外地蔥。”
本地蔥有點小羞澀
3月20日下午,記者來到一小區的菜市場,菜販劉先生告訴記者,如今的大蔥跟四五天前相比每斤又漲了5毛錢,成了兩塊五一斤,小蔥是三塊五一斤,聽說最近在傳“十塊錢只能買兩棵蔥”,劉先生笑了:“哪有那么厲害,那說的是外地的‘鋼蔥’,咱們萊蕪的市場上基本上都是本地蔥,還沒到那個地步,不過價格上漲的確很快,隔幾天就漲了幾毛錢。我們賣的也少了,來買蔥的也都是論棵買了。”
經常到市場上買菜的葉女士對記者說:“大蔥的價格這幾天漲了不少,跟上樓梯似的,過幾天一看就嚇一跳,年前我來買蔥的時候還是六七毛錢一斤,過完年就成了一塊多,后來就一路上漲,一直到現在兩塊五一斤,我現在每次就買兩三棵,做菜放的也少了,不敢買就得少吃啊。”
不過,雖說價格漲得快,但比起外地蔥價格一下翻幾番,本地蔥還算是扭扭捏捏,隔三差五漲幾毛地“小羞澀”。
批發商:每斤毛利僅一毛
早6:00,在我市一蔬菜批發市場,熙熙攘攘地聚集了各路人馬,記者轉來轉去,發現盡管身處“蔬菜的海洋”,但想找到賣大蔥的還是比較困難,好不容易看到幾個賣蔥的攤點,比起其他蔬菜來說還是顯得冷清一些。來自我市高莊街道的幾位農民常年種蔥,自己到菜市上賣,曹明會就是其中一位,他說:“最近的蔥不好賣了,頭十多天的時候一天還能賣二三百斤,現在每天也就賣五六十斤。蔥的產量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所以價格一下子上來了,現在批發商從我們手里批的時候每斤也是二塊五,今天估計得賣到三塊錢。”
來自西汶南村的楊大姐把自己年前儲存下的蔥推到集市上賣,她說:“年前蔥的價格太低,我沒舍得賣,存下了一點,現在價格高上來了拿出來賣,不過每斤二塊二,賣的價格比批發商要低一些,要不然賣不動。”說話間,幾位顧客到楊大姐的車子前問價,一聽說比批發商那里低三毛錢,紛紛開始挑起來,一邊挑一邊講價: “再便宜點兒,二塊錢吧!”楊大姐趕忙摁著自己的蔥不撒手,直說:“不賣不賣!二塊錢我可賣不著。”
隨后,記者又找到幾個批發商進行采訪,價格都差不多,棵小點的零買每斤一塊八,成捆買每斤二塊五。做了七八年蔬菜批發生意的易大姐告訴記者:“原先蔥價還在幾毛錢的時候,我們一天怎么也得進四五千斤,說賣也很快,現在可不行了,雖說價格上來了,但我們的毛利也就一毛錢,每天一千斤也賣不完,到最后就是賠錢也賣,因為天熱了這東西存不住,當天不賣出去第二天就得減價處理。今年的蔥價是最高的了,也是我們最難干的一年,漲錢漲得沒法干啦!”說完,易大姐看著剩下的幾捆蔥,愁眉不展。
據了解,由于前年到去年底的一段時間大蔥價格持續走低,許多蔥農見勢不妙紛紛拋售,現在鮮蔥還未上市,干蔥又沒接上,青黃不接是導致蔥價上漲的直接原因,許多蔥農和批發商都預計,等鮮蔥上市的時候,估計蔥價才會開始下行,目前來看,蔥價上漲的趨勢不會改變。(張達)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