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我國“油菜第一大省”的湖北不少地區出現這種情況,傳統的油菜大鎮出現大片大片的冬閑田,一些耕地上雜草叢生。
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龍池村種糧大戶付世田稱,“其實這個地方適合種油菜,但種植油菜太不劃算了,忙活半年,一畝地賺的錢就只夠買幾包煙。”
付世田今年將油菜田從過去的28畝調減到3畝,小麥從12畝增加到37畝。他算了一筆賬,以去年為例,每畝收220斤油菜,賣給小販價格每斤比國家臨儲低0.4元,只有1.9元,每畝收入418元,加上政府補貼10元,一畝地收入428元,除去種子、化肥、農藥、人工等,賺不到什么錢。而一畝地產小麥700斤左右,收購價每斤1元,每畝地政府補貼55元,一畝地的收入就是755元,37畝共收入1.17萬元,投入6771元,12畝地收了8000斤麥子,除去各種成本,利潤大約400多元,幾乎是種油菜效益的一倍。
據湖北省農業廳油菜辦介紹,湖北省油菜面積已經連續三年下滑,直到2011年秋播,種植面積才被穩住,并有所回升。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農民積極性提高了,而是靠行政力量推動的結果,政府送種子、送肥料、送機械上門,農民才愿意種油菜。(友槐)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