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爆出湯臣倍健、綠a等知名企業生產且經過審批許可的螺旋藻產品檢測出重金屬嚴重超標,雖然之后企業和藥監局予以否認。但撇開安全性不談,通過查閱一些成熟機構的報告,可以發現籠罩在螺旋藻上的一系列保健光環多為忽悠,螺旋藻子虛烏有的“保健功效”完全源自商家的過度宣傳。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等機構始終認為螺旋藻只能作為應對饑荒的暫時口糧,并不認可它具有保健功效。
螺旋藻最初用作改善窮人營養
是“糧食極度缺乏”時的應急口糧、貧困地區改善窮人營養的食品
螺旋藻被當做食物使用還是有傳統的:20世紀40年代,法國藻類學家當雅爾(dan-geard)報告了非洲乍得湖畔的居民自古就會食用螺旋藻,并且在墨西哥阿茲塔克人也有類似行為。之后,西方企業開始工業化地生產螺旋藻,到了1970年代,法國建了第一臺生產螺旋藻的大型機器,并成立了一個叫做iimsam的機構來對它進行推廣,螺旋藻慢慢地才為世人所知。
在對螺旋藻的宣傳中,有不止一家螺旋藻的宣傳提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宣稱它是“21世紀最理想的食品”,但這個名號本身就不靠譜。雖然fao在1974年的確說過螺旋藻是“未來最佳食品”,可fao這個定義也明確指出:只有在特定情況下,即糧食極度缺乏,資源匱乏,螺旋藻才可以作為一種投入產出比較高的作物暫時替代常規食品。這一點在2008年fao發布一份報告也有體現。這份報告推薦的螺旋藻開發方向是:解決貧困地區的營養問題;廢水處理;代替部分家禽、牲畜以及漁業養殖的飼料以降低生產成本;在緊急狀況下暫時解決糧食問題。“暫時解決糧食問題”完全是一種應急措施,只有在遭受地震、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災害之后,常規糧食難以生產的情況下,才可以生產螺旋藻來充饑。nasa和歐航局在上世紀80年代將螺旋藻作為宇航員長期太空生存的推薦食物的原因,也是源自空間站的空間限制。因此在特殊年代和背景下,fao以及i-imsam等國際組織對于螺旋藻的積極態度,也都只是著眼于它有助于解決糧食短缺問題而已。
中國企業篡改官方發布推薦意見
刻意突出螺旋藻“保健功效”,其實其蛋白質含量高也僅限于和一般蔬菜相比
來源:新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