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種了大半輩子田的常熟市古里鎮白茆村農民高健浩滿面笑容地從省長李學勇手中接過“種糧售糧大戶”的獎牌,同時獲得10萬元重獎。像高健浩一樣,全省共有80位種糧大戶在糧食生產表彰獎勵會議上獲得同等獎勵。記者了解到,由省政府對種糧大戶進行如此高規格表彰,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是第一次。
“現在是種糧最好的時期”,66歲的高健浩樂呵呵地說,2003年,他抓住土地流轉機遇建設規模化生態種植基地,目前規模已擴大到6800多畝。高健浩列出一長串好處:“一不收稅,二有種糧補貼,買農機也有補貼,農田水利全部搞好,賣糧有保護價,種得好還有獎勵?!?011年,他出售商品糧1112萬斤,種糧收入1724萬元。
江蘇是經濟大省,同時也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一直高度重視糧食種植這一戰略產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發揮農業科技優勢,以人均僅0.9畝的耕地,連續8年保持糧食增產。2011年全省糧食總產突破660億斤,總量居全國第四位,單產創歷史最好水平。與之相應的是,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良種推廣和農機具購置四項補貼總額也創下69.9億元的新高。數據顯示:今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支農資金139.8億元,比上年增長15.3%。
來自建湖縣顏單鎮任楊村的徐正青是當地有名的“糧王”,去年種糧3200畝。他依托農機合作社,實現了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當天,身穿一襲新西裝來領獎的徐正青自豪地說:“收割時你們來看,從田里收割到進地頭倉庫,最后直接烘干,2800畝小麥只要4個晴天投入20個工就能完成。”南通市通州區石港鎮農民孫洪箭,2011年流轉土地1000多畝。他說:“去年,我種的新品種小麥畝產超500公斤,水稻超650公斤,真正是畝產噸糧?!?/p>
說到獎金的用途,大戶們仿佛事先商量好一般。高健浩表示要購買一臺烘干機,徐正青說想添錢購買三臺高速插秧機,孫洪箭則要再進一臺拖拉機。高健浩說,他成立的江蘇田娘農業科技公司,每年都會招進20名大學生。年輕人學會一門農機,每月加100元工資。今后種田,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和機械化增產。
來源:新華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