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式:頭啖湯
典型代表:黃斌
第一桶金:人民幣50萬元
可效仿指數(shù):★★★★☆
廣東人喜歡喝老火靚湯,生意場上卻講究喝頭啖湯。所謂頭啖湯,就是第一撥兒出鍋的湯。頭啖湯好喝,鮮,最重要的是,喝頭啖湯得起早,不能起早的人沒法兒跟你搶。喝頭啖湯有講究,不但產(chǎn)品的頭啖湯好喝,技術(shù)的頭啖湯、資源的頭啖湯都一樣好喝。原愛必得創(chuàng)始人、現(xiàn)北大天正總裁黃斌在中關(guān)村頭一撥兒喝上攢機這碗湯,與他前后腳的還有聯(lián)想的柳傳志、達因集團的張璨,后兩者現(xiàn)在發(fā)得都比黃斌大。柳傳志是帶著一撥兒人干,黃斌和張璨開始卻都是單打獨斗。從1993年6月,黃就在中關(guān)村頤賓樓與人合租了一個小門臉兒攢機,當時黃只有3000塊錢的本兒。開始時因為不熟悉情況,第一筆20多萬元的生意就做賠了。當時長春來了一個用戶買機器,黃報了一個價,用戶很驚異,覺得在中關(guān)村能找到這么好的價格,而且服務也不錯。誰知是黃把價兒報錯了,等接單后,黃準備大干一場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以低于成本價來報價的,算下來這單生意要虧1萬多元。黃當時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告訴客戶算錯價格,要求加錢;要么找個借口,推掉這筆生意。在仔細權(quán)衡之后,黃以做生意一定要講信譽說服自己,咬著牙把這筆單子做下來。誰知這一來倒成全了他。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長春客戶沒想到在中關(guān)村還能找到那么便宜的機器,而且質(zhì)量、服務都不錯。大概1個月后,這位東北老哥就又給黃下了個100臺的單子。那時中關(guān)村電腦配件的行情也像現(xiàn)在這樣變化多端,配件價格降下來后,黃把這100臺的單子做完,平白賺了10幾萬。從1993年6月到1993年年底,短短半年時間,黃靠攢電腦就掙到了50萬元。黃將這50萬視為自己淘得的第一桶金。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名第40位的張璨也是這樣。黃是攢電腦,張則是整臺倒電腦。后來黃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成立愛必得電腦公司做整機,但已經(jīng)比張慢了一大步,所以,如今張已進入了富豪行列,黃則還只能算是一個富翁。1992年,北大“結(jié)業(yè)”的張與丈夫拉起達因公司,借了300萬,南下廣州倒電腦,2萬塊錢一臺的電腦到北京可以賣2萬3,一臺電腦就可以凈賺3000元,堪稱暴利。張因此一上手就賺了上百萬。在這個問題上,張比黃高明,但柳傳志又比張高明。柳傳志不但攢電腦、倒電腦,還用聯(lián)想的牌子自己做電腦,所以,柳的事業(yè)做得又比張大得多。同樣是一道頭啖湯,黃、張、柳各自喝出了不同的境界,也喝出了不同的結(jié)果,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值得玩味。
除了產(chǎn)品頭啖湯外,資源頭啖湯、技術(shù)頭啖湯,甚至概念頭啖湯的味道都不錯。近幾年,賣概念的“人才”集中出現(xiàn)于IT界,雖然投資者虧得直嘬牙花子,但是這并不妨礙出賣概念者在富豪豪榜上擁有一席之地。頭啖湯是永遠可喝,永遠好喝的,關(guān)鍵是你要有眼光,知道在哪里能夠找得到頭啖湯,而且知道怎樣才能將這頭啖湯喝到嘴里。否則的話,拿著個碗亂跑,只能讓人把你當成個要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