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青海省玉樹縣地震災區重建現場的牦牛廣場邊上的一家平價蔬菜超市內,一位當地市民正在選購新鮮蔬菜。光明日報記者郭俊鋒攝
光明日報玉樹4月10日報道:(記者杜羽、郭俊鋒、劉鵬)中午時分,結古鎮格薩爾廣場東北角,杜生倉的菜店里人來人往,把這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帳篷擠得滿滿當當。店雖然不大,蔬菜的品種可不少:芹菜、油菜、菠菜、蒜薹、平菇、土豆……當地人常吃的菜,這里都有。
格薩爾廣場是結古鎮最繁華的商務區。10年前,杜生倉和妻子從西寧來到這里開菜店。兩年前的地震把菜店震毀了,他就在附近搭起了帳篷,繼續做蔬菜生意。杜生倉說,震后,他的菜店不用上稅,“只要經營得好,就有賺頭。”
杜生倉告訴記者,過去,所有的菜都得從西寧進貨,運費很高。現在,玉樹有了不少蔬菜大棚,油菜、菠菜等蔬菜品種在當地就能進到貨。“拿這幾天的行情來說,蔬菜大棚里的油菜,批發價兩塊錢一斤;西寧的油菜,批發價1塊6,雖然便宜些,但再加上運費,就不如在本地進貨劃算了。”
結古鎮代格村村民扎西說,以前這里的大棚很少,而且因為技術不過關,產量總是上不去。到了冬天和春天,就只能買西寧產的蔬菜。震后,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的專家幫著建起了18棟科技示范蔬菜溫室,專家們手把手教農戶種菜,也有不少外地人帶著技術來到結古鎮承包大棚種菜。現在,村民不僅能吃上新鮮的蔬菜,而且價格也比從前便宜了不少。
扎西帶記者走進了代格村的一個蔬菜大棚,大棚里溫暖濕潤,卷簾機、保溫被、滴灌等標準化設施一應俱全。來自安徽的許霞正在田里給油麥菜除草。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和記者拉起了家常。
許霞和家人原來在格爾木種植蔬菜。聽說玉樹缺溫室,當地群眾和援建人員都吃不上新鮮菜,一家人就來到代格村。像這樣的大棚,她承包了13個。雖然人生地不熟,但遇到技術上的困難,省農科院和縣上的專家隨叫隨到,解決了不少難題。
許霞說:“去年,土壤里的石頭還沒撿干凈,收成一般。今年可不一樣了,看,年前種下的油麥菜,現在長得多好!”可不,這茬油麥菜已經20多厘米高,馬上就能上市了。
來源:光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