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央視主持人和經濟觀察報記者先后在微博爆料稱:一些老酸奶和果凍生產商,用工業明膠替代食用明膠作為食品增稠劑,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骨質疏松甚至致癌。消息引起轟動,央視主持人微博轉發和回復條數超過8萬。
面對可能出現的消費者質疑,重慶奶制品業界人士稱我市出現“工業明膠老酸奶”的可能性不大,行業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本地市場目前尚未發現這種問題產品。
市內部分超市老酸奶銷量銳減
永輝超市解放碑店奶制品貨架上擺放著伊利、蒙牛和天友等品牌的老酸奶產品。4月10日上午,這里顧客絡繹不絕,但在記者蹲守調查的10分鐘內,沒有人從貨架上取走一盒老酸奶。
一位楊姓市民表示,在看到報紙上刊登的相關內容后,“不敢買了。”
永輝超市一位值班的張姓負責人透露,此前老酸奶銷量并不遜于一般酸奶,有時還賣得更好。但在微博爆料后,銷量至少下滑了30%。
重百、新世紀超市解放碑店奶制品銷售人員也表示,購買老酸奶的顧客數量明顯減少。
廠家說不會專業人士說不排除可能性
本地奶制品企業“奶牛夢工場”行政總監石瀏認為,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尤其是前兩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陰影未完全消除,消費者如此敏感可以理解。但他同時表示,品牌企業在品牌培育上花那么多錢,不會為一些小利自毀前程。
市質監局和工商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也表示,目前重慶市場尚未發現在老酸奶和果凍中添加工業明膠的現象。
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食品檢測中心主任陳世奇則表示,國家明令禁止工業明膠在食品中使用,而檢驗增稠劑是工業明膠還是食用明膠,唯一的辦法是送到專業機構檢驗重金屬含量,超量者就有可能是使用了工業明膠。不過,如果不法廠商的工藝“高明”,過濾掉重金屬成分,則很難檢測出來。
據了解,廠家用工業明膠替代食用明膠的動力是降低成本。1噸工業明膠的價格為2000—3000元,是食用明膠的1/10。中國明膠協會理事長王敬忠稱,目前國內生產食用明膠的廠家有100多家,但取得生產許可證的只有20多家,不排除老酸奶中有工業明膠的可能性。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