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龍眼鎮——潮河,3.3萬畝龍眼生態林,遮天蔽日,純天然氯色氧吧,開創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典范。后灣村是潮河鎮龍眼種植示范村,全村群眾僅此一項,人平收入超1500元。廣大農民在嘗到了甜頭的同時,不斷探索龍眼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如今,龍眼林下養殖“蜀龍牌山地雞”,又成了群眾致富的快速通道。
走進潮河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綠樹成蔭的龍眼林。呼吸著這里純凈的空氣,讓人神清氣爽,仿佛來到了一個天然氧吧。
1990年,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潮河具有龍眼栽培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聘請有關專家經過論證與決策,確定了在后灣村實施“要致富、種果樹”,全力打造長江中上游水果生產基地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開發項目,1991年開始規劃,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挨家挨戶發動群眾,耐心細致地做好宣傳動員,矛盾調處,轉變群眾傳統農業耕作觀念,克服了干部不被理解,被群眾謾罵挨打等種種困難,到1995年,圓滿完成擴建龍眼種植面積1200畝。至2000年后豐產期的到來,真正讓農戶嘗到了甜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群眾觀念來了個180℃大轉彎,由“要我栽”為“我要栽”的徹底轉變,種植熱情空前高漲,2002-2003年又借助退耕還林工程,種植經濟林龍眼1000余畝,并在全鎮各村成片定優質龍眼200畝以上,到2010年,具有3萬畝龍眼規模的“川南龍眼鎮”由此而誕生。據了解,目前最為典型的后灣村現有農戶1063戶,其中1024戶種植了龍眼,覆蓋率達96%。全村龍眼種植面積3300畝,年產量達200萬斤,總收入600萬元,龍眼產業帶動了全村的經濟發展。眾多村民也因為種植龍眼腰包變得越來越鼓。為實施立體農業綜合開發打下了基礎“拓展龍眼產業鏈開辟致富增收新途徑。
來源:四川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