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著菜籃子,在早夜市、超市精挑細選,打理一日三餐的冰城讀者們,您知道鮮嫩的頭刀韭菜、飛薄的干豆腐、美味的豬肉來自哪里嗎?哪兒出產的最好吃、最地道嗎?今起,本報開設走進冰城周邊“菜園子”專欄,讓我們從時令菜頭刀韭菜的最大產地呼蘭雙井開始,為您一一揭開哈爾濱周邊“菜園子”的神秘面紗,并為您呈現這些特產的獨特之處和播種、培育直至收獲的全過程。如果你也想一道去見證這些特產的獨特,讓我們相約,本報將組織讀者一起去逛逛冰城周邊的“菜園子”。
俗話說,春季韭菜賽羊肉。
韭菜盒子、韭菜炒雞蛋、韭菜餡餃子……每到春季,是韭菜集中上市的時節,也是市民嘗鮮吃韭菜的時候,哈埠市場上大批量的韭菜都產自哪兒?哈市農委工作人員給出了答案:目前哈市市場上每天韭菜銷量近兩萬斤,近九成來自呼蘭雙井區域,這里是哈市最大的韭菜生產基地,這里的韭菜不僅無公害且富有特殊營養。“五一”期間,記者專程來到呼蘭雙井,探訪這里韭菜的“成長史”。
矮腳棚里曬日光浴
呼蘭區雙井街道辦事處(原雙井鎮)有10個村種韭菜,其中新興村和雙井村是龍頭。站在雙井村通村公路上遠眺,一棟棟韭菜大棚整齊地排列著,“遠看像水庫,近看像瀑布,到跟前看是塑料布。”這是當地村民對韭菜基地最形象的調侃。
“我們開始動"二刀"了,現在想在村里找到菜農很難,他們不是在大棚里割韭菜,就是在賣韭菜的路上。”雙井街道辦沈軍科長和雙井村村委會主任楊曉東顧不上吃午飯,領著記者參觀村里的“韭菜王國”。
掀起草簾,走進韭菜種植大戶張國影的大棚,一股熱浪迎面撲來,記者的眼鏡立刻模糊了,眼前只剩下一片綠色。大棚只有半人高,人在里面得貓腰走,且要注意不能踩到韭菜。不經意直起身,棚頂滴下的水珠直接鉆進脖子。
楊曉東告訴記者,雙井韭菜都是從矮腳大棚里種出來的,大棚最高處90厘米,最矮的地方僅50厘米,在幾十年的種植過程中,菜農們已經摸索出一整套經驗。
來源:生活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