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威寧縣斗古鄉的米落村,筆者目睹了烏撒烤茶罐制作坊的掌門人廖萬清用72道繁復的手續制作烏撒考烤茶罐的全過程,重現了幾千年烏撒烤茶的歷史文化。
據了解,烏撒茶罐取材于地底兩三米深的觀音粉,加上烏沙;用通風土法燒制,具有耐高溫,排毒素的特殊功能。因為其制造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藝特別,形成了它對茶葉味道的獨特品味,用烏撒烤茶罐焙烤過的烏撒烤茶,獨有的一種豆香味道是任何茶葉和茶具都不能比擬的。另外,用同種制作工藝燒制的陶茶壺,砂鍋等炊具,因為它透氣不透水的功能,在烹煮過程中能很好地排出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能夠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現在經營烏撒烤茶罐的廖氏三兄弟,自幼承載祖傳,掌握了制作烏撒烤茶罐的精湛技術。但在15年前,由于烤茶罐的經濟收入太少,致使他們放棄了一直傳承烏撒遺產,投入到外出務工的洪流中,在以后的時間里,三兄弟為了生活奔走于各個工廠和礦區。在2011年,老三因傷在家養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不經意間看到有人在賣烤茶罐,不由發出“若是我家的茶罐,能蓋過這里任何一家生產的”的感嘆。這一感嘆不要緊,卻被有心人記在了心里。香爐山茶園的蔡老板在經過打聽查詢后,決定把烏撒烤茶罐推廣并發揚光大,找到了老三廖亮清,幾經商量,他們決定把在個舊打工的老大廖萬清請回來“掌舵”。在經過反復的試驗,最終以第三代為定型,并申請了技術專利。
據當地人說,烤茶罐的生產技術是他們祖先給他們留下來的東西,具體也不知道能追溯到什么時候,只是聽老一輩人說過,自己祖祖輩輩都是做茶罐的。要不是為生活所逼迫,說什么也不愿意讓守候了幾千年的烏撒記憶斷送在這一代人的手中。
來源:威寧信息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