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員村農貿市場被工商部門檢出含有檸檬黃,有關部門已展開專項檢查
本月12日,廣州市民謝小姐向新快報記者獨家報料稱,她在農貿市場買了幾條小黃魚,拿回家刮魚鱗時發現手被染成了淺黃色,懷疑小黃魚被染色。隨后,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可疑小黃魚,天河區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將樣品送去專門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詳見本報5月12日a11版報道)。昨日,新快報記者從廣州市工商局獨家獲悉,經廣州分析測試中心檢測,送檢小黃花魚檸檬黃含量為0.003g/kg,檢測結果為不合格。
檸檬黃對肝腎胃均有害
本月12日下午,新快報記者來到謝小姐說的員村農貿市場,發現小黃魚都是放在冰上出售,在靠近門口的一家檔口,發現冰鮮小黃魚全身金燦燦的,下面鋪的冰塊已經被浸染成了淺黃色,用手捏一下魚身,手指上也會有淺淺的黃色印跡。
昨日,檢測報告顯示送檢小黃魚檸檬黃含量為0.003g/kg。而按照國家標準,小黃魚不得檢出檸檬黃。廣東省食文化研究會會長、添加劑專家楊冠豐說檸檬黃可以用于食品但要按相關規定使用。他表示,檸檬黃用于小黃魚染色屬于違規操作。
據了解,檸檬黃屬于食品合成著色劑,有著色力強、色澤鮮明、不易褪色、穩定性好等特點。專家介紹,合成著色劑價格要比天然色素便宜很多,而且染色的效果好。商家為了使產品的色澤外觀鮮艷,迎合部分消費者的不正確消費理念,在生產的時候超范圍、超限量使用著色劑。據了解,檸檬黃對肝臟、腎臟、胃壁都有不良影響,甚至在劑量很低時肝臟、腎臟的功能都出現不良反應。
工商立案調查涉事檔口
據檔主張某交代,該批黃花魚是5月9日從荔灣區某市場專營黃花魚的阮某處進貨,約10公斤,除剩下8條已被采集作樣品外,其余全部銷售完畢。其現場無法提供該批次的詳細進貨資料,僅有一便簽上寫明黃花魚1件,280元,批發者姓阮。為查找進貨源頭,天河工商分局與荔灣工商分局聯合調查阮某,但由于張某臺賬記錄不完整,執法人員暫未找到阮先生。目前,工商部門已對張某的違法經營行為進行立案查處。
來源:新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