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減產、中國進口穩增、全球大豆供給偏緊的背景下,cbot大豆下行空間料有限,弱勢整理將是5月行情主基調。
4月份cbot大豆高位振蕩為主基調。步入北半球集中種植期以及生長早期的5月份,美豆能否在天氣因素的炒作下繼續前行并支撐連豆沖向歷史新高?
天氣炒作難成氣候
南美減產已成定局。進入5月份,市場焦點將轉移至北美春耕期間大豆實際播種面積的多寡以及生長早期主產區天氣的好壞上。美國農業部種植意向報告顯示,美國2012年大豆種植面積預估為7390.2萬英畝,不僅低于分析師預估均值7550萬英畝,而且低于交易商預估區間的低端。同時,較農業部前期展望的7500萬英畝亦有不少降幅,相比2011年實際種植面積7497.6萬英畝下降1%。
從cbot市場上大豆相對玉米收割月份的比價來看,農戶放棄大豆轉而種植玉米的誘惑已不是很大。因此,2012年美豆實際種植面積很難像美國農業部預期的那樣出現大幅下滑,種植面積對大豆價格的支撐力度有望在集中種植期減退。同時,美豆春播期間伴有零星降雨的溫暖天氣對早期大豆的播種以及生長都十分有利。美國農業部截至4月29日當周的作物生長報告顯示,美國大豆種植率12%,快于去年同期2%,以及5年均值的5%。因此,天氣升水炒作至少在美豆種植以及生長早期的5月份難成氣候。
需求短期疲弱,進口轉為庫存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3月進口大豆483萬噸,高于2月的383萬噸,1—3月累計進口1333萬噸,同比增加21%。同時,商務部預計4月我國進口大豆數量料增至563萬噸,5月份甚至更高。可見,在國產大豆種植面積日益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對進口大豆需求的持續增長必將成為一種常態。
然而時至國內油粕需求淡季,龐大的進口數量并非全部被下游消化。一方面,生豬價格疲弱、養殖利潤低迷、仔豬補欄積極性受挫令豆粕需求承壓。另一方面,春夏季油脂需求相對疲軟,外加清明小長假后,發改委對食用油漲價企業的約談更是間接限制了油廠的壓榨意愿。因此,盡管4、5月份中國進口大豆到港數量持續增加,但是由于消費淡季和政策限制疊加,港口庫存堆積,將壓制國內大豆上行步伐。
基金持倉創新高,做多風險加大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