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報道:記者曾頌、通訊員羅伊珊報道:“廣東是農業強省、糧食弱省。我希望未來廣東也能變成糧食強省!”7日下午,“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廣東農業科技促進年啟動儀式上說。據介紹,兩年前廣東省與袁老合作試驗水稻高產項目,目前進展順利;袁老還計劃在廣東推廣“種三產四”項目,即“用三畝試驗田種出四畝普通稻田的產量”。
“廣東糧”有望產量爆發
自2009年與廣東簽訂合作協議以來,袁隆平常常南下指導項目。“廣東人才薈萃,經濟能力很強,也是農業大省,但是糧食單產在全國屬于偏低水平。”接受羊城晚報專訪時,袁隆平如是說。
據廣東省農業廳廳長程萍透露,此項合作為期五年,目前廣東已在廣州、珠海、惠州等20個市挑出28個鎮建設高產試驗示范點,并遴選了20個科研院所、農業部門作為項目承擔單位,負責超級雜交稻品種大區適應性表證示范區和百畝片示范區任務。
程萍告訴羊城晚報記者,2010年示范點平均畝產達650公斤,高產的達到700多公斤,其中連山農科所示范基地示范點平均畝產達763公斤,遠遠超出預期目標。若大范圍推廣,產量偏低的“廣東糧”有望實現產量爆發。
業內人士透露,此前廣東稻田每年畝產多在400公斤左右,近年來隨著良種推廣有所提高,豐年也能突破600公斤,但離超級稻示范田的水平仍有明顯距離。
“項目實施頭一年,袁老先后6次來到廣東,珠海、廣州、汕頭、惠州、陽江、江門全都跑過。”程萍說。
建議珠三角搞“兩分高產田”
在袁隆平眼里,在廣東種糧,不同區域有不同的高產策略。
“粵東、粵北可以推廣‘種三產四,就是用三畝超級稻田種出四畝普通稻田的產量。”他表示,“2007年我在湖南啟動這個項目,效果很好,到去年一共推廣了700多萬畝。去年湖南增產18萬億公斤糧食,有將近11億是‘種三產四的成果。”
袁隆平認為,湖南有三分之二的稻田屬于“中低產”,與廣東相似,因此湖南的成功經驗可以在廣東復制。
來源:羊城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