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都與茶“套近乎”
配料表頗復雜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隨著氣溫日漸升高,喜歡喝茶的人開始將熱情轉向茶飲料。昨日,記者走訪我市各大超市時發現,各種品牌的茶飲料已成為飲料柜中的“主角”,它們紛紛打出“原葉”、“自然”、“嚴選烏龍茶”、“好茶味”等旗號,與純天然的茶“套近乎”。有的還在飲料瓶的顯眼位置宣傳茶葉的特點,如綠葉鑲紅邊、慢揉細捻等。
記者隨意選取了4個品牌的5款茶飲料,仔細看其說明,包括康師傅在內的這些茶飲料,均未標明茶含量。
多數茶飲料的配料表頗為復雜,表明茶飲料中含有各種成分,包括純凈水、白砂糖、檸檬酸、紅茶粉、檸檬酸鈉、精制鹽、維生素c、焦糖色、食用香精等,但未標明含量。對茶多酚的含量,也并沒有具體說明。關于茶飲料的性質,有的稱是“調味茶飲品”、有的稱是“復合茶飲料”、有的稱是“原味茶飲料”,有的稱是“檸檬味茶飲料”,有的又稱是“茉莉花味綠茶飲料”,令人難以理解其含意。
標準
茶多酚含量低
只能算調味茶飲料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2008年我國出臺了茶飲料國家標準,其中涉及原料、品名和成分含量的相關規定。在這個標準中,將茶飲料分為茶飲料(茶湯)、調味茶飲料、復(混)合茶飲料等三類。對于茶飲料(茶湯),要求茶多酚的含量須≥300mg/kg,其中綠茶飲料的茶多酚含量須≥500mg/kg。茶多酚含量若不達標,則只能被歸為茶味飲料。
記者遍查超市中的各類以“茶”面目示人的茶飲料,發現只有一款標明茶多酚含量,這款農夫山泉的茶飲料,標明的含量是180mg/kg,并自稱是“調味茶飲料”。
香港一家茶飲料生產企業的供應商楊先生表示,調味茶飲料之所以不標明茶含量,主要因其中的茶含量微乎其微甚至沒有茶。
集美輕工學校肖育發老師向記者介紹,他們學校的老師曾經成功地用各種添加劑,不需一片茶葉就調制出“茶飲料”。
揭秘
純茶飲料
成本是調味茶的幾十倍
令人困惑的是,我國的茶葉產量極大,低端茶葉價格極其便宜,如夏暑茶,有的一斤只需十幾元。我國每年都出口大量茶葉供國外生產茶飲料。那么,為什么調味茶還是要“棄茶葉用添加劑”呢?
來源:廈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