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河南、安徽等地的小麥赤霉病、白穗病蔓延較為嚴重,業內人士普遍擔憂,今年原本預期較高的小麥產量和質量或將都會有所下降。
農業部6月4日公布的信息稱,全國小麥收割面積已經超億畝。從目前各地麥收的情況來看,從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小麥主產區都傳來病蟲害影響產量和質量的消息,但究竟會減產多少,目前市場的分析預測并不一致,有人預測,江蘇、安徽的小麥大概會減產5%-10%左右,也有人預測,這兩個地區小麥減產可能會超過20%,其外,在河南大部分地區和山東局部也有白穗病現象發生,情勢也不容樂觀。
受到市場預測小麥產量、質量均下降的影響,6月5日國內小麥期貨市場大幅上揚,創下年度單日最大漲幅。較為具體的情況是,鄭商所的強麥1301合約高開2472元每噸,上午10點多頭發力,最高沖到2572元/噸。截至收盤,強麥1301合約放巨量收至2540元/噸,上漲67元/噸,漲幅 2.71%,成交量達1168850手,增倉18萬手。
對于多省小麥發生病蟲害的原因,專家分析說,主要是由于小麥生長后期在多地都出現了低溫陰雨天氣,部分地區小麥生長受到了積溫不夠、陽光不足的不利影響,因此導致病蟲害較重,小麥產量、質量普遍都會下降,這或將會對后期小麥價格帶來一定的影響。(傲文)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