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類產品的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30%,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并沒有從中受益,其原因就在于黑龍江省內沒有期貨交割庫。
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已經躍居全國第一,大豆和水稻等農作物的商品量占全國1/3以上。但是,這個被譽為中國“戰略糧倉”的產糧大省,卻沒有一個交割庫。而由于沒有交割庫,東北的大豆和玉米只能被運往外地進行交割,不僅成本增加,其話語權也被削弱。
據糧食系統的一位人士透露,證監會和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曾赴黑龍江省的訥河等地調研,調研涉及到交割庫的設立。企業界人士也一直呼吁在黑建立豆類和玉米的交割庫。而在幾年前,大商所和黑龍江省糧食局簽署了合作協議,大商所也表示會考慮相關事宜。
但若干年過去,交割庫仍與中國的“糧倉”無緣。
“糧倉”的無奈
在黑龍江省設立大豆交割庫的消息要追溯到2004年。那年,海倫市國家級大豆批發市場與大商所聯網,成為其大豆期貨終端。坊間稱,海倫市已開始在本市第一糧庫和海北鎮國家儲備庫籌建交通便利、儲存量大、進出便利的大豆交割庫。
然而此后發生的事情是,大豆交割庫在東部沿海地區“遍地開花”,但在黑龍江這個國產大豆的主產區,卻遲遲沒有“落戶”。
直到2008年5月,大商所才隱晦地表達了“要在黑龍江設立交割庫”的意思。當時,大商所和黑龍江省糧食局簽署了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大商所在期貨交割庫布局完善中,積極考慮黑龍江省的條件和需求,黑龍江省糧食局將根據大商所的需求給予協調和配合。
大商所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后來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打亂了之前的部署,黑龍江設交割庫的行動因此被擱置。
2009年在黑龍江省政協十次二屆會議上,哈爾濱商業大學趙德海教授“在黑龍江省設立糧食期貨交割庫的建議”的提案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會后,黑龍江省政府向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匯報,部分內容在國家有關部門待批。據了解,這其中就包括在黑龍江設立交割庫的方案。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