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于24日約談了中糧及益海嘉里,希望食用油價格維穩的消息給7月份集體陷入漲價狂潮的食用油行業潑了一盆冷水。這是今年食用油企業被二度約談。
“現在油脂除了棕櫚油,其他食用油的原材料都在上漲,尤其是大豆、毛豆油。”東方艾格油脂分析師常桂先表示,企業漲價是客觀因素造成的,食用油價格調整是必然趨勢。
一方面發改委表現出要穩定市民油瓶子的決心,另一方面因原材料價格飆升,企業利潤空間備受擠壓。在這矛盾體面前“約談”究竟對抑制食用油價上漲有多大作用?
食用油頻頻漲價
“其實今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已經約談過食用油企業。”常桂先透露。而4月份的那次約談有著特定的背景。今年4月份,魯花上調了花生油的價格,而金龍魚也對旗下花生油和菜籽油的價格上調了8%,福臨門同樣將花生油價格上調了8%.
時隔三個月,食用油企業再度引來發改委“約談”,最直接的原因同樣是最近市面上多個花生油品牌價格頻繁變動。此前金龍魚方面向南都記者證實,從本月初已經下發調價通知,對旗下花生油產品平均調價8%,預計本月底零售終端會完成該價格體系的調整。此外,中糧福臨門也向南都記者表示,中糧福臨門花生油經銷商價格調整于7月中旬開始。而記者從渠道人士處獲悉,7月中上旬,魯花再對旗下花生油的價格進行上調,調整幅度約7%,但暫未反映到終端渠道。
據本周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與4月1日相比,7月23日,純花生油全國日均價漲幅已經超過10.0%.目前純花生油價格大幅高于往年同期。7月23日,全國純花生油價格較2011年同期上漲近20.0%,較2010年同期上漲近40%.
對食用油生產企業而言,“約談”在近幾年,特別是在高通脹的2010年和2011年,已然成為家常便飯。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根據國家審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cpi指數從年初的4.5%穩步下跌至6月的2.2%,這意味著通脹的壓力已經有所放緩,何以發改委在此時仍要約談食用油企業?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