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茅臺注冊國酒商標,滿足自己品牌宣傳的同時,傷害了一個行業的利益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9次申請5次被否的情況下,貴州茅臺十年來一直為注冊“國酒”商標鍥而不舍,如今,這一“招牌”已十分的接近茅臺,但也存著極大的變數。而讓人費解的是,茅臺為何要如此的“追夢”“國酒”商標,其背后隱藏著什么巨大的利益?
為夯實行業老大地位?
近日,貴州茅臺注冊“國酒茅臺”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一審通過正式進入公示期,這或許是茅臺期盼多年的結果,但是對多數中國白酒企業來說,意味著自己該享有的權利瞬間被剝奪。
然而,反對聲不僅僅來自同行業的從業者,還有業內的專家及分析人士,他們對茅臺申請國酒商標持有不同的看法。
方德咨詢營銷咨詢公司董事長孟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提到國酒,大家自然的與茅臺聯系在一起,而茅臺也一直用國酒茅臺來自稱,不過這是一個宣傳口號,并沒有商標注冊,而茅臺鍥而不舍地去追求國酒稱謂的原因,從營銷的角度來講,其目的是為了強化老大地位。
在孟躍看來,茅臺是把廣告語放大成標簽,從企業的角度來講無可厚非,但是是否合法不好說。
同樣,和君咨詢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林楓對茅臺申請國酒茅臺一事表示,茅臺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價格帶而做出的企業品牌戰略。
林楓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白酒行業的屬性來看,企業要想未來有好的發展必須有多品牌架構,而茅臺在業內扮演價格沖高的角色,而高價格又可以給企業帶來高利潤。如果茅臺有了國酒茅臺的商標,就增加了家族品牌,在品牌系列化的同時,其價格也會拓寬。另外,如果茅臺鎖定“國酒”商標,也就有了價格導向。
不過,在林楓看來,“國酒”一詞屬于公共資源,雖然與茅臺有關聯,但是沒有商標化。
“茅臺通過不斷的注冊商標申請,一再強化自己的“國酒”認知和行業地位。之前都是由于法律上的障礙而未能注冊成功,時至今日,這一障礙還存在,所以這次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還不明朗。” 營銷專家穆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國酒”之爭大戰將臨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