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正是馳名三晉的應縣紫皮大蒜上市的季節。26日,記者到紫皮大蒜的原產地朔州市應縣小石口村采訪,一進村子,一股濃郁的蒜香沁人心脾。村民王志成正在收獲大蒜,他樂呵呵地對記者說:“今年俺種了0.8畝大蒜,由于種植科學,管理得當,加上市場行情好,甭看種的面積少,可收入能達到1萬多元?!?/p>
應縣紫皮大蒜是應縣的名優特產,以其皮紫、個大、瓣勻、不破碎、耐儲藏、品質優良、藥用價值高、營養豐富而稱譽市場,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近年來,應縣依托豐富的資源和品牌優勢,以“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為抓手,把紫皮大蒜產業作為農民新的增收點,按照“集中連片、集約經營、規模生產”的原則,積極鼓勵農民種植大蒜。同時,縣農業和質監部門聯手,對蒜農分期分批進行技術培訓,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新技術、新肥料、新設備,引導蒜農進行標準化種植,有力地提升了紫皮大蒜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同時,該縣還不斷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在大蒜的分級包裝、精深加工、市場對接等方面大做文章,增強了產品美譽度,創造了顯著的品牌效益,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特別是今年,產品一上市,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商蜂擁而至。一時間紫皮大蒜成了客商眼中的“金蛋蛋”,每頭蒜價均在1.5元左右,全縣8000多畝大蒜,可為3000多戶蒜農實現收入1.2億元。
來源:朔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