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正是袁花鎮大片南方梨成熟的時節,種植戶紛紛在田頭忙碌,采摘梨子。同時,今年蠶桑兩秋訂種工作已經結束,在繭絲綢市場行情下滑的背景下,袁花鎮通過積極引導、技術培養等方式,幫助蠶農理性養殖,穩定收入。
下半年,袁花鎮將從現代農業園建設、蔬菜精品園建設及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三方面,進一步推動農業發展。
預計南方梨產量達1萬余噸
7月26日一早,袁花鎮梨園村村民顧曉峰來到田頭,開始一天的采摘工作。從7月初開始,顧曉峰就為家中的65畝南方梨忙碌不已,采摘期要持續到8月10日。“每畝地大約能產2000多斤南方梨,每畝收入5000元左右。”顧曉峰說。
鎮農技中心主任韓忠良說,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種植戶的栽培技術不斷提高。近年來,為了提高農戶種植南方梨效益,農技中心大力推廣“三疏一套”生產技術,即對梨子疏芽、疏花、疏果和套袋。在合理搭配化肥使用比例的同時,統一疏花、疏果時間及套袋的最佳時機,提高了優質商品果比重,隔絕農藥對果實的污染。
據悉,袁花鎮現有南方梨種植面積8031畝,今年南方梨產量超萬噸。
蠶農調整結構穩定收入
種桑養蠶是袁花鎮的傳統農業,在繭絲綢市場行情下滑的背景下,今年的春蠶行情風光不再。
袁花鎮積極引導蠶農理性對待、重新定位,同時,鎮、村在春蠶飼養前針對低產戶、大戶舉辦蠶桑培訓班,分析市場行情,講解養蠶技術。
“養蠶的格局調整后,在生產中需要注意些什么?”7月20日下午,袁花鎮農技中心的技術人員正為蠶農“上課”。技術人員提醒,抓好桑園中的肥培管理很關鍵,特別是現在夏蠶不養了,桑園的管理仍不能放松,施肥除蟲都不能落下,管好了桑園才能為以后蠶種飼養打下基礎。
“根據養蠶進度,適時進行技術宣傳,可以讓我們更加科學地飼養。”袁花鎮雙豐村蠶農查培祥經常參加這樣的培訓,他總結了一套對于市場行情的應對措施,即養足春蠶,減少中秋蠶,適養晚秋蠶。
狠抓兩“園”一“區”建設
來源:海寧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