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部分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近期遭受高溫干旱天氣侵襲,減產預期推高國際糧價,芝加哥主要糧食期貨價格大幅飆漲。但由于供給充足及處于消費淡季,目前國內主要糧食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僅同國際市場關聯度較高的食用油終端價格出現小幅上漲。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北京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了解到,近期北京地區主要糧食行情總體表現平穩,市場上東北產圓粒大米平均批發價格較6月初微漲1.33%,面粉價格則較6月份略降1.45%。
玉泉路市場信息部負責人高紅霞指出,市場上大米、面粉等均為國產糧食,因此受此次國際行情影響很小,其行情主要由國內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大米近期略漲,主要是由于去年新糧上市以來,國有糧食企業收儲稻谷規模高于往年,當前主產區可上市流通的稻谷數量較少,收購困難導致價格上漲。同時,今年我國夏糧小麥實現“九連增”,供應充足再加上終端消費需求疲軟,使得面粉行情走勢偏弱。
此外,在國家政策鼓勵和扶持下,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八年增產,為國內主要糧食行情平穩奠定基礎。而國家糧食儲備及輪換機制比較成熟,對保障供應、穩定價格也具有“穩壓器”作用,因此國際糧價大漲對國內主要成品糧價格影響有限。
不過,基礎糧食價格維穩的同時,由于我國大豆及大豆油對外依存度較高,近年來國際豆類期貨市場一直左右著國內大豆油現貨價格,且關聯程度越來越高。在干旱天氣導致可能減產的形勢下,自6月中旬開始國際豆類行情持續反彈,受此影響,北京地區大豆油批發價格隨之小幅升溫,各品牌大豆油批發價均較6月份有所上調,上調幅度在1%-3.5%不等。
對于后期走勢,玉泉路市場分析認為,由于我國稻谷、小麥主要自給自足,因此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糧食市場的心理影響要遠大于實質性影響。但基于國內大豆油的“國際化”因素較強,因此其行情走勢主要還是看國際市場。
而從往年糧油市場運行規律看,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儲備糧“增量穩價”的功效特別是低價、定價投放措施對于抑制輸入性通脹、穩定國內糧油行情的效果十分明顯。綜合來看,此次國際糧價大漲對國內市場影響相對有限,預計后市北京地區糧食行情以穩為主并窄幅波動,大豆油行情或有小幅上漲。(王錦)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