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名家專欄”之《劉澄觀察》,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澄評說:張裕公司如何自證清白?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不斷,消費者已經讓各種事故弄得杯弓蛇影了,只要聽到有關食品安全事故的傳聞,就寧可信其有。食品行業亟待在公眾面前恢復形象,樹立信心。
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張裕剛剛度過自己120年的生日,但周五一條農藥殘留的消息,給喜慶的張裕帶來不少的麻煩。
據媒體報道,8月9日,記者將三家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送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均檢測出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其中,張裕葡萄酒殘留值超過另兩家。
此消息一出,本來效益就下滑的張裕雪上加霜,直接導致10日張裕公司股票大跌9.83%,很多經銷商和消費者都處于觀望狀態,等待有關部門的正式說法。
應該承認,在現代社會,任何企業都難免出現危機事件,如何進行危機管理體現了一個企業的成熟。
在現代消費者心理如此脆弱的今天,張裕應該如何公關?
首先,危機公關強調速度第一。
危機公關就是與速度賽跑,一定要搶在謠言之前,公布全部真相,及時控制謠言的傳播。
為了還公眾事實真相,要及時將產品送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并做好檢測結果的宣傳,讓消費者真正了解到底是怎么一個情況,還自身以清白。同時,通過現場宣傳和產品演示來打消公眾的疑慮。必要時,可以邀請公眾代表到工廠,參觀考察企業從原材料采購和整個葡萄酒釀制生產全過程,讓社會知曉企業對質量的態度和執行狀況。
面對不期而遇的危機,張裕馬上開展了危機公關。張裕請出中國酒業協會和中國食品協會為其背書。兩大協會8月11日上午在京聯合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了此次媒體送檢葡萄酒農藥殘留過程及檢測情況,強調中國葡萄酒骨干企業無論是自檢還是送檢均未發現過農藥殘留超標問題,農藥殘留限量遠遠低于歐美標準,廣大消費者可以放心飲用。
此次新聞通氣會透露出兩個信息,一個是承認了葡萄酒存在農藥殘留的現實,多菌靈和甲霜靈是兩款國家允許使用的低毒殺菌劑,是國內外葡萄種植行業廣泛使用的殺菌產品。任何農藥,既然使用,當然就會有殘留。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