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們的大豆吧!”進口轉基因大豆來勢洶洶,國產大豆已被逼進死角,呼救之聲此起彼伏。
這一次的結果,或許讓王小語有點失望,甚至是難過。
日前有媒體報道,業界醞釀了多年的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建議已正式被農業部否決。國產大豆救贖之路在曲折行進中再次遭遇羈絆,處境尷尬。
王小語是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副秘書長,他所在的黑龍江大豆協會是此次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行動的積極推動者之一。
救贖行動
進口轉基因大豆對于國產大豆的沖擊效應,有如溫水煮蛙,起初似乎并沒有引起行業足夠重視。“等大家回過神來,非轉基因大豆已被壓制到一個很小空間,應對已措手不及,想反擊但又手無縛雞之力。”王小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逼迫之下,國產大豆不得不起來自救。
王小語告訴記者,關于在黑龍江設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的提法,此前在大豆產業鏈條的利益相關者,無論是科研機構,還是大豆加工企業,都曾呼吁過,協會有義務將這種民意上升為建議,并轉達給相關部門。
于是,一份由協會起草,旨在通過立項調研、立法禁止的辦法,限制轉基因大豆及制品進入黑龍江,建立一個防范進口大豆沖擊黑龍江的“防火墻”的建議,引起黑龍江省政協、央行黑龍江省分行和其他相關機構的重視,并進而得以采納。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孫東生,去年將一份《關于保護大豆產業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帶上全國兩會。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黑龍江的全國人大代表李繼純亦遞交《中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迫在眉睫”》的書面建議。孫東生則更明確地提出在黑龍江大豆主產區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
如果說黑龍江相關方面提出在黑設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相對于全國其他大豆產區來說顯失公平,而且有局限性。那么,中國大豆產業協會的成立則是應勢而生,它更能代表國產大豆產業的相關利益方。
去年,由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命名的首個“中國非轉基因大豆核心保護區”已在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掛牌。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