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假酒惱意頓生,四處奔跑獲得賠償。受騙后嘗到甜頭的單縣消費者馬業良當起菏澤版“王海”,四處買假酒,專門求賠償,一年多時間里獲賠近2萬元。為打假,曾多次遭遇售假人員恐嚇、圍攻的他稱,打假索賠不是唯一目的,讓售假者付出代價,才是他打假的初衷。
買酒11瓶
只有一瓶是真的
今年40多歲的馬業良原本和朋友經營醫療器械生意,平時應酬常喝酒,也要送酒,經常花錢買酒。可去年買酒吃過一次大虧,讓他幾近放棄生意走上職業打假之路。
2011年5月,馬業良在單縣東大醫院附近一家超市,自費8000元購買11瓶不同價位的五糧液。“橫下心買這么多,是因這里每瓶比外面便宜200多元。”原本以為撿到大便宜的馬業良回家后,發現蹊蹺:和此前親朋相送的同類型五糧液相比,瓶頸上的標簽顏色顯得暗淡,甚至有些模糊不清。
生怕買到假酒的馬業良趕緊聯系生產廠家,從對方的安慰中,他首次知道,求助工商部門并由工廠專業人員鑒定后,如遇假酒,可獲一至十倍賠償。起初,他寧愿買到真酒,不愿抱著假酒找部門麻煩。
可事與愿違,從工商部門口中得知購買的11瓶高檔酒只有1瓶是真的時,馬業良非常氣憤。讓他稍感安慰的是,在工商部門調解下,售假者不僅歸還他的購假酒款7500元,還額外賠償6500元。
貸款5萬
跨地3省購買假酒
偶然買假酒后“賺”了數千元,嘗到甜頭的馬業良打起“買假索賠”的算盤,一發不可收拾。2011年秋,馬業良竟貸款5萬元,瞄準仿冒的高檔酒打假。沒想到,用此錢首次買酒便折戟:他又在單縣買了6箱茅臺,聯系廠家鑒定后,都是真的。“真的更好,咱巴不得每個超市都賣真的。”馬業良苦笑道,可惜苦了自己,得想法把酒賣出去。
首場打假不順利,馬業良并不甘心,他把“陣地”轉移到鄰縣的成武縣。2011年11月,他在成武一大型超市,又投了12000元買了12瓶茅臺。這次沒白忙活,在他找工商求鑒真偽不多久,他又獲得5000元“額外收入”。
“幸運”接踵而至。在成武小試牛刀一個月后,馬業良在金鄉縣看望朋友時又露了一手。他拼了16000元血本,買了12瓶茅臺。此后,便如往日,找工商、聯系廠家,告知售貨方。不久,售貨方“乖乖”拿出6000元賠償款。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