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90后”女孩小江站在城北一家超市的食用油貨架前發起了愁:媽媽讓她來買桶油,但貨架上各種各樣的食用油琳瑯滿目,究竟該買哪一種?“這種深海魚油營養價值高。還有這種花生油也不錯,非轉基因的。”看到小姑娘猶豫,旁邊的促銷人員不失時機上前推介。小江通過打電話“請示”媽媽,最終選擇了一桶普通的大豆調和油。
像小江這樣為選擇食用油而一籌莫展的并非個例。記者采訪中獲悉,當前市場上各類食用油大打“概念牌”,品種繁多到令消費者無所適從。而一些精明的消費者經過細心比對價格后,對借概念而提價的食用油并不買賬。
從傳統的花生油、大豆油、色拉油,到新出現的稻米油、谷物調和油、橄欖葵花油,再到名稱聽起來似乎很高端專業的深海魚油調和油、藻油等,8月26日晚,記者在超市食用油銷售區轉了一圈,發現油的品種不下20種,各種各樣的名稱令人眼花繚亂。
“光花生油就有好幾種,什么‘5s’壓榨,什么‘花生濃香’,讓人看著頭暈!”一位消費者站在食用油前抱怨說,以往買油很簡單,就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幾大類,習慣吃什么油拎起來就走,而現在哪怕是同一類油也有很多不同的概念。記者隨后留意了一下發現,以一桶5l裝的花生油為例,由于打出的概念不同,價格從60元到146元不等。
“現在很多廠家喜歡炒概念,比如產品中稍微添加一點橄欖油,名稱立即變成橄欖調和油。”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花樣翻新的概念外,目前食用油“添加”的營養元素也多達近10種,如谷維素、dha、植物甾醇等。
概念層出不窮,價格水漲船高,消費者對此是否買賬?記者采訪中發現,多數消費者并不迷信廠家打造的概念,相比較價格虛高的概念油,他們更傾向于選擇物廉價美的普通調和油。
來源:蕪湖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