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東山口岸又迎來了一艘運載20噸臺灣食品的“零擔船”,東山檢驗檢疫、海關、邊防等部門給予快速辦理手續讓其通關,港口集裝箱倉儲公司工人立即將一箱箱臺灣食品吊裝到貨車上。
據口岸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8月,經東山口岸進境臺灣食品共402批、重量6742噸、貨值454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442%、1175%、773%;分別占1-8月進出境對臺小額貿易的72.5%、90.96%和81.46%。
在東山港口岸長期從事對臺小額貿易的臺商王阿順說,2008年9月起,專業經營對臺貿易的東山縣新發公司與廈門鼎乾公司等聯合,與臺商合作在東山港探索、創新兩岸貿易合作的臺雜貨快遞業務――“零擔船”,將在大陸創業臺商急需的小型機械、各種機器零配件、生產原輔材料等,托人從臺灣采購,并通過海上航線快速運抵東山港,再送交給福建、廣東、深圳等地臺資企業,深受兩岸臺商的好評。據統計,僅在2009年-2010年,入境臺灣“零擔船”204艘次,運送臺雜貨9247噸,貨值1125萬美元。
但是,自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臺灣食品經東山港登陸以后,進境食品批次、重量、貨值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而小型機械、各種設備零配件等臺雜貨逐漸“縮水”,直至2011年,隨著進境臺灣食品形成一定規模,其它工業機械用品進口呈現滑落的趨勢。據悉,進境臺灣食品上升到90%以上,進境機器零配件等臺雜貨卻不足10%,而2012年以來未有一批法檢工業機械用品進境。
進境臺灣食品為何能取代“臺雜貨”?據調查,主要因素有六個方面:
――小型機械、設備零配件利潤少。臺商王阿順介紹說,由于對臺小額貿易進境臺灣小型機械、各種設備零配件等工業臺雜貨,不能享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優惠政策,而按國家有關部門核定的稅收比較高,扣除各種成本費用外,賺錢比較少,而臺灣食品利潤比較高。
來源:漳州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