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收割進度創紀錄高位、出口銷售不振,以及美國玉米產量大幅下降的綜合影響,近期cbot玉米價格在7美元/蒲式耳以上振蕩整理。而國內,東北產區的雨雪天氣影響收割,加之收儲傳言以及種植成本的增加提升了農民的心理預期,國內玉米期價10月中旬開始觸底反彈。
收割進度較快及出口銷售不振
cbot玉米低位整理
今年美國玉米收割進度較快,為近幾年來的歷史紀錄水平,從8月19日收割開始,收割進度就已達到4%,而去年及五年同期僅有1%。截至10月21日,收割進度已經達到87%,基本接近尾聲,而去年同期為60%,五年同期也僅為49%。玉米期價受到抑制而出現回落。
美國玉米出口銷售量在今年5月跌入谷底,隨后一直在20萬噸以下徘徊,去年5—10月區間下沿的銷售數量也在20萬噸以上,上沿最高能達到125萬噸。今年5月之后出口銷售數量持續低迷主要是cbot玉米價格大幅上漲所致,而小麥價格維持低位運行,出現了大量小麥替代玉米的現象。短期看,玉米期價將持續在7美元/蒲式耳以上運行,出口銷售仍將受阻,難以對玉米價格構成強勢支撐。
玉米減產事實不改
cbot難回低價時代
盡管玉米收割進度快、出口銷售數據差,但玉米大幅減產的事實已經形成。美國農業部10月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12/2013年度玉米產量為107.06億蒲式耳,2011/2012年度玉米產量為123.58億蒲式耳,大幅減少16.52億蒲式耳,期末庫存從9.88億蒲式耳下降到6.19億蒲式耳,庫存消費比也從7.89%下滑至5.55%,是歷史上的新低水平。
10月份,玉米單產從122.8蒲式耳/英畝降至122蒲式耳/英畝,但是收割面積從8740萬英畝增加至8770萬英畝,總產量僅減少2100萬蒲式耳。美國農業部可能低估了農民棄收的面積,1988年干旱時收割面積占耕種面積的86%,今年高達90.5%。有機構調查顯示,農民在8月和9月因為單產過低已經把玉米收割作為青貯飼料,也有一些農民完全棄收。因此,一旦需求下滑的局面出現扭轉,并且收割后的利空因素逐漸消散,玉米期價中長線仍有繼續攀高的可能,3月玉米合約在12月份可能重回8美元/蒲式耳附近。
種植成本增幅明顯
提升農民心理預期
今年各地的玉米種植成本均較去年出現上漲,以吉林雙遼敖卜鎮為例,不算包地的成本為6300元/公頃,去年為5290元/公頃,如果算上包地費用,今年成本將達到10300元/公頃,去年為8290元/公頃。另外,部分遭受蟲災的地區,農藥的大面積使用增加部分成本。種植成本上漲可以歸結為人工費用高,柴油價格上漲以及玉米價格高引發的玉米種子價格上漲,而包地費用逐年上漲說明種植玉米仍有相對穩定的利潤。如果按照產量18000斤/公頃,售價0.92元/斤算,利潤大概在10260元/公頃,算上包地利潤為6260元/公頃。因各地情況不同,費用方面會有一定差異,因此利潤也不盡相同。
收儲傳言襲來
玉米價格受到支撐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